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7日发表题为《随着美联储准备采取行动,世界各国央行加息》的文章,作者是保罗·汉农。全文摘编如下:
全球各地央行都在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暂时基本无视了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扩散对经济增长构成的威胁。
俄罗斯央行周五宣布的加息是今年的第七次,使得该国主要利率自3月以来的上调幅度达到4.25个百分点。这提醒人们,许多较为贫困的国家已经对消费价格的加速上涨作出了迅速而积极的反应,采取了富裕大国直到现在才考虑或采取的措施。与此同时,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给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带来了新的疑问。
英国可靠来源-隆巴德咨询公司的经济学家弗雷娅·比米什说:“奥密克戎带来了又一个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现阶段的供给侧调整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要比前几波疫情时小得多。眼下,各国央行似乎正在研究增长面临的威胁。”
虽然越来越多的央行已经或准备加息,但本周的央行会议凸显出各国在需要支持脆弱的经济复苏之际对通胀威胁看法的巨大差异。东欧和拉美的一些央行上调了主要利率,但东南亚国家的央行则按兵不动。
这种情况可能会在2022年发生改变,因为发展中经济体通常会发现,在美联储暗示明年很可能会三次上调主要利率后,加息将是难以避免的。在美联储收紧政策时保持政策利率不变的央行会面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的风险,而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又会因为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加剧通胀。
俄罗斯央行说,它担心,全球能源和食品市场动荡以及供应链堵塞导致的第一轮价格上涨可能会带来第二轮价格波动。
富裕国家的央行也有同样的担忧。它们担心“第二轮效应”,即通胀上升将被证明是一种自我强化的威胁。
主要国家央行比发展中国家央行动手较晚有两个原因。首先,它们曾指望本国家庭对其维持低通胀的历史业绩表现出信心,而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这种公信力。其次,较贫困国家的家庭将更大一部分收入花在食品和能源等必需品上,而这些必需品的价格涨幅最大,因此决策者出手抑制通胀的速度也更快。
即便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
亚洲部分国家的决策者之所以不那么担心通胀将会飙升,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经历那么多供应链中断的情况,也没有那么多理由担心劳动力短缺会推动工资大幅上涨。
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亚洲大部分央行——除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以外——将在2022年加息,因为它们担心资本会随着美联储加息而流向美国。已选择多次降息的土耳其最近的经历起到了警示作用: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暴跌,而通胀则不断飙升。
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说:“我们认为,除了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引人注目的特例之外,亚洲国家央行明年将会加息,加息力度将与美联储相当。这绝非偶然,因为货币稳定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