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比首次回升,一定程度上与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恢复有关,也与近两年我国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驱动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28.07%下降至2020年的26.29%。虽然制造业占比下降是全球性现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占比呈现过早过快下降特征,且近年来处于趋势性下降状态,对此更应予以高度警惕。
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产业分工水平不断提升,传统制造业中的非制造环节会不断分离出来,并被划分到服务业,导致制造业占比出现结构性下降。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新兴行业成为服务业增长的强劲动能。不少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完整的工业化进程后,也会出现制造业占比下降。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在这种情形下制造业占比过快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脱实向虚倾向,即制造业与虚拟经济间发展不平衡。
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占比也被频频提起。之所以要高度重视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是因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能稳。
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关键在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世界各国重新意识到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重挤压。因此,要着力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大力锻造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要着力补齐短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重点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我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发展阶段,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不能片面追求制造业规模增长,而应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好抓手,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培育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点技术和产品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