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上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力增效,发挥精准导向作用,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上半年,北京地区累计投放再贴现资金525亿元、再贷款资金314亿元,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超3万户;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890.5亿元,同比增长77.9%。”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北京等地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发挥总量功能的基础上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特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精准、直达、定向的特征,能够有效引导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定向支持能源、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有助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2020年出台1.8万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推出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2021年,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今年5月,人民银行又增加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了三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是科技创新再贷款,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二是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主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三是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主要支持公路货物运输经营企业和货车司机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个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今年创设的三项新工具按季发放,今年7月首次申请,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今年二季度起,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的激励资金比例由1%提高到2%。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8.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
去年四季度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开始落地显效。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60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439亿元。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结构性工具在货币政策框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条件下,通过定向目标明确的再贷款,可以有效推动商业银行将相应信贷资源投入上述领域,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更为有效。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行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市场主体纾困、促进就业。
邹澜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发挥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持续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