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10月5日决定大幅减产,引发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在分析人士看来,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主要产油国的减产决定可能对油价形成支撑。与此同时,此举还可能加剧全球能源市场博弈,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机制得到强化,美国和沙特之间的关系面临挑战。
10月5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第33次部长级会议。这是该会议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线下举行。与会各国在会上同意,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减少200万桶,减产措施持续至2023年12月。
对于这一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幅度最大的减产措施,欧佩克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解释称,鉴于全球经济和石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对石油市场的长期指导,采取积极主动、防患于未然的干预措施。
实际上,主要产油国此次减产并不意外。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受到冲击,石油需求因此下降,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当年4月便达成减产协议。2021年5月,在新冠疫情缓解、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主要产油国开始逐步增加石油产量。
今年俄乌冲突发生后,全球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国际油价屡创新高,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因此维持了增产趋势。不过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自10月起小幅减产,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10万桶。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10月的小幅减产到11月的大幅减产,凸显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稳定油价的意图。这一举动不仅可能扭转近几个月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趋势,使油价维持在高位,还可能产生多重效应,包括加剧全球能源市场博弈和催动一些大国之间的关系转变。
其一,国际油价得到支撑。
自主要产油国10月5日决定大幅减产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截至10月7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2.64美元,涨幅为4.74%;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7.92美元,涨幅为3.71%。
不过,对于国际油价未来是否会继续冲上每桶120美元的高位甚至更高,观察人士并不看好。一方面,主要产油国的实际减产额并不会太大。沙特能源大臣就表示,由于不少产油国的实际产量低于配额水平,减产200万桶带来的实际减产额预计为日均100万至110万桶。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欧美经济都有衰退风险,这意味着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减少,从而拉低油价。
其二,“欧佩克+”机制趋于稳定。
此次决定大幅减产的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又被称为“欧佩克+”机制,其中,非欧佩克产油国包括俄罗斯、墨西哥、阿塞拜疆等国。这些产油国自2016年底开始合作,此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会议机制,包括部长级会议。
在此次决定减产之前,无论是沙特还是俄罗斯都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美国屡屡施压沙特增产,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则遭受美国和欧洲的制裁。在此情况下,“欧佩克+”能够达成协议,表明各国仍然重视在该机制内的共同利益,即稳定油价。不过,“欧佩克+”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的双重关系,今后各成员能否继续集体行动,仍然有待观察。
其三,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受到挑战。
“欧佩克+”减产的决定引发美国严重不满。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均表示对欧佩克的决定“感到失望”。美国一些议员则呼吁对沙特进行报复,包括减少对沙特的援助、撤走在沙特的驻军,推动“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垄断法案”(NOPEC)立法等。布林肯10月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审查与沙特的关系。
有美国媒体认为,沙特减产是“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意味着美国的“外交失败”。但沙特方面否认将石油政治化。在分析人士看来,“欧佩克+”的减产决定可能主要着眼于经济利益和石油市场,却也标志着沙特和“欧佩克+”在谋求更大自主性。沙特在能源市场将不再只关注美国的利益,美沙之间的能源博弈将更加复杂化并影响两国关系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