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中国钢材市场很不平静:元月期间突然招到宏观利空的袭击;未等市场平静,利空再度传来?D?D2月1日上午,市场便传出各商业银行分行收到对钢铁等行业停止放贷,下午则有报道称,江浙地区银监部门率先清查钢铁贸易商抵押类贷款。受此消息影响,2月2日钢材市场盘中大幅跳水。据本网证实,部分地方银行确有接到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钢材库存风险提示”的相关通知。通知的出台,目的何在,又将产生何种影响? 警示!钢市库存风险大 从某地方监管局下发的“关于钢材库存风险提示”的通知中,金融监管的风险提示是两大关键词,足见其警示信贷风险的用意。对于监管部门提醒银行加强信贷监管、防范风险的举措,是有必要的。因为钢铁行业库存的确过高,而且部分地区贸易商仓单抵押率偏高。 据了解,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不差钱”的货币环境下,钢铁生产企业开工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出口恢复缓慢,大量资源不断投放国内市场,导致社会库存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主要市场螺纹、线材、热卷以及冷轧、中厚板库存总量达到1367万吨,而去年同期仅689万吨,北方港口如京唐港、鲅鱼圈钢材库存也处于较高水平。而据相关部门测算,全国钢材流通市场、钢铁生产企业以及下游行业钢材总库存量高达8000万吨左右,远远高出去年同期。毫无疑问,银监部门已经注意到了高库存带来的潜在风险,出台相关通知警示意味明显。 提醒!控制信贷风险 众所周知,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不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信贷,而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利用自身货物向银行进行仓单质押贷款是常有的事。而仓单质押常常成为弄虚作假的手段之一,所谓货物抵押贷款,就是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在钢材货物抵押中多为标准仓单质押,涉及到仓储企业、货主和银行三方利益,一般是仓储企业对货主货物进行确认并开立专用仓单,货主将仓单质押给银行进行贷款。按照流程,仓单质押具有严格的操作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利益,货主与仓储企业可以联手弄虚作假,出现虚假或重复质押行为,以骗取银行贷款,并用所得贷款进行投机交易。银监会郑重发出通知,自然有对钢市货物抵押贷款的担忧,也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提醒。 实际上,这种担忧也是有理由的,因为在近几年,因虚假抵押而出现的诈骗案确有发生。据京华时报报道,2008年,为弥补在热轧电子盘上的巨亏,上海至诚实业有限公司老总林根生将其仓库内客户钢材以自己名义抵押给银行,骗取贷款1.8亿元。 谨慎!注意短期影响 不可否认,银监部门的通知带着一定职责性影响着市场,但更为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受金融调控直接影响的钢铁行业,其影响究竟是短期性,还是影响着2010年钢市的整体走势,更需要整个钢铁界注意。据笔者判断,清查钢铁贸易抵押贷款短期影响明显,比如,2月2日期货、电子盘的下跌与此有一定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消息对市场及商家心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逐步减弱。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相关部门是否会出台后续措施。 从资金面来说,清查贸易商抵押贷款通知也只是影响了部分商家的资金面,而对于准备充分、底蕴较深,信用资质较好的钢铁企业来说,影响有限。同时,钢铁贸易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大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而且,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此次被叫停的仅仅是钢铁行业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固定资产类贷款,钢铁行业的流动资金类贷款并未受影响。但是,对于善于“操作”的国内钢铁业来说,通常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规避。 牵强!与长协谈判关联度不大 此次银监会出台此政策,很多人就会联系到一直未果的长协谈判。实际上,高盛、大摩等国投机构早就做出了铁矿石涨价的预判,而且,几大铁矿石巨头对中国钢材市场早就知根知底,如果银监会试想用此政策来取得谈判优势,恐怕也只是既丢芝麻,又丢西瓜之举。 显然,监管部门相关通知对于钢材高库存所蕴含的风险警示意味很强,对短期市场及心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后期是否出台相关措施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