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9 9:18:58 |
关键字:铁矿石,涨价,钢企,成本,增加 |
亿览网网讯: |
20%!40%!90%!100%!疯狂上涨的铁矿石价格,正不停地挑战中国钢企的承受底线。 基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市场需求旺盛,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铁矿石国际巨头漫天要价。2010年初,中方对铁矿石涨价预期是20%,然后又不得不接受40%的涨价要求,而现在要面对100%的价格涨幅。在这场从去年底开始的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过程中,中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按现有价格,铁矿石提价40%就造成钢企实际亏损,何况目前谈判价已大大超出预期;另一方面,维持数十年的长协机制可能中止,取而代之的是现货定价。这对原本产能过剩、2009年利润同比下降31.43%的国内钢企而言,将被逼入举步维艰、无路可退的境地。 无奈之下,包括宝钢、武钢、鞍钢、河钢等在内的十余家钢企负责人联名写信给总理,要求强力行政干预铁矿石谈判,希望将进口铁矿石的问题上升至国家层面。 为何手握4亿吨以上铁矿石采购量的中国却无法拿到一个满意的“中国价格”?为何每年谈判的结果都是铁矿石涨价?或许,在屡谈屡涨的当前,中国钢企也应该深刻反思造成这一恶性怪圈背后的深层原因。 铁矿石涨得比房价快 3月19日,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向中国钢铁企业提出将2010年铁矿石基准价格上调90%~100%。从2009年底开始的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预期涨幅已经从最初的10%升至现在的100%。 众所周知,价格上涨源于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而且这一需求正在逐年增加。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216万吨,高于11月的510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80%,并且创下历史次高水平。而去年全年,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28亿吨,同比增长41.6%。 力拓股份执行董事SamWalsh日前也预计,中国钢铁产量到2020年将扩大一倍。中国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全世界铁矿石市场的格局,力拓公司2009年铁矿石产量的70%都将销往中国。 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旺盛,铁矿石三巨头今年漫天要价使得近期铁矿石价格一路猛涨,出现一月价格连涨三次的局面。甚至有人惊叹,“铁矿石涨得比房价还快”。 3月22日,三大矿山的铁矿石现货到岸价已经冲破150美元/吨,较上周就上涨了10美元/吨。3月23日,品位在63.5%的印度粉矿已涨至149美元/吨~152美元/吨,较去年长协价格涨幅超过一倍,而三巨头的铁矿石现货价格也已突破155美元/吨。 而近年来,铁矿石长协价格也逐年上涨。从2003年宝钢参加长协矿谈判开始,就历年涨价,从2004年至2007年的四年间,铁矿石长协价格,分别上涨了18.6%、71.5%、19%和9.5%,同期中国钢铁产量也接连增长24.51%、30.94%、23.84%和15.17%。 年度长协价机制或成历史 “长期稳定的定价机制谈判会越来越难,我们要提高谈判能力,一定要坚持这一定价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日前表示。但目前来看,中方对长协机制的坚守将难有结果。 3月23日,淡水河谷发布公报称,该公司最近已开始实行新的贸易政策,在铁矿石价格制定和销售方式上将更加灵活,并表示“无意签署更多长协合同”。 力拓铁矿石业务负责人萨姆?沃什同日也声称,目前长协定价和现货价相差悬殊,该状况不可持续。必和必拓铁矿石业务主管伊恩?阿什比则表示,从传统基准定价机制转向市场定价机制是大势所趋。 而在此前一天,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国际铁矿石三巨头和日本钢铁制造商已达成初步协议,拟达成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取代基于年度合同谈判的铁矿石定价体系。 一直以来,出于对组织生产和稳定钢价的角度考虑,钢厂都希望维持长协机制,每年定价一次。很显然,中国作为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改变长协定价机制对国内钢企影响最直接也最明显,短期市场行情波动将影响钢铁以及铁矿石的价格预期,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等都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这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 在北京冶金大学教授许中波看来,经历了金融危机并逐步复产后,矿商和钢厂作为供方和买方,对经济恢复程度看法不一致。他认为,每个季度调一次定价,或许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事实上,日本钢企和必和必拓此前已在焦煤上采取季度定价方式。 尽管目前三大矿企还未与中国和欧洲钢企达成类似协议,中国和欧洲方面也可能极力抵制这一协议,但从历史经验看,只要日本钢企率先与国际铁矿石巨头达成协议,欧美钢企都将跟随,即使中国钢企占据全球最大的钢铁产量和铁矿石需求量,最终也许只能跟随日韩钢企。 一些急需矿石的钢企也已开始表露出妥协的声音,“不管是季度价还是半年价,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尽快把价格定下来。” 抬高钢企成本超900亿 面对国际矿商的提价要求,中钢协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也无奈地表示,中国钢企只有两条道路可选:一是减产,减少矿石购买;二是接受不合理的高价矿石,这无疑将导致钢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据国信证券测算,2010年我国生铁产量在6.1亿吨左右,其中60%由进口铁矿石生产,而进口铁矿石中又有40%左右是长期协议矿,如果2010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00%(合60美元/吨),那么由此带来的我国钢铁行业的总成本将增加919亿元。 去年,纳入中钢协统计的68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仅553.88亿元,按照80%的占比计算,全行业实现利润在690亿元左右。这样一来,如果不能有效转嫁成本上涨,那么长协矿石30%的涨幅即可吃掉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40%左右的利润。如果长协矿石涨100%,钢铁业将出现实际亏损。 目前看来,上涨的成本不能完全转嫁给下游企业,虽然不排除房地产、基建、造船等长材和中厚板的下游行业未来出现显著增长,但上述需求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且产品库存较高,转嫁成本的能力较小。在成本压力的严峻考验下,钢铁行业的利润无疑将被挤占,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面临分化。 面对矿价上涨,凌钢股份、酒钢宏兴、西宁特钢等拥有铁矿资源的企业将凸显成本优势,矿价上涨将直接带来业绩上升;同时,集团资源优势明显的鞍钢股份、太钢不锈也将受益,集团给予上市公司的矿石定价机制能够保障公司业绩好于外购矿石公司;另外,近期板材价格上涨明显,而长协价格使企业成本相对保持稳定,短期此类公司的盈利将快速提高,如宝钢股份、鞍钢股份等。 而那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生铁产量较小的钢企则将遭受长协谈判价超预期上涨的负面影响。国元证券指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市有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河南、湖北、安徽等;对比生铁产量前八大钢企,受长协价涨幅超预期影响较大的钢企为马钢股份、华菱钢铁、山东钢铁旗下的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以及武钢股份。 屡谈屡涨根源在“管制” 作为每年4亿吨以上的铁矿石采购大单,中国从来拿不到一个满意的“价格”,多年来的谈判几乎从未成功,最终结果都是涨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追究起来,似乎主要源于以往谈判主体的不团结、谈判力量比较分散等因素,国内铁矿石贸易商始终认为,历年三大铁矿石巨头不断提高要价时,国内部分中小钢厂谋求眼前利益,不按规矩出牌与矿山签订协议,外国矿山很容易乘此“乱中取胜”。 表面来看,如此“零散”局面显然导致国内钢企难以形成“一致对外”的“拳头力量”,因此,民营钢企一直受到指责,成为中国在谈判过程中失去主动权的罪魁。但去年披露的事实表明,拥有长协矿的大型钢企才是祸首。而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双轨制,以及双轨制中存在的巨大寻租空间,才是我国钢铁企业在谈判过程中如一盘散沙的根源。 双轨制使得我国只有部分钢企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采用长协价格,另外一些中小钢企没有铁矿石进口资质,只能采用现货价格。而且随着标准的提高,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越来越少。2005年达500家,2006年一举削减至120家左右,目前共有112家,这些有资质的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 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分平价和议价的双轨制容易滋生“官倒”腐败一样,中国在进口铁矿中也使大型钢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食利阶层。112家大型央属单位有进口资质,中间有许多代理公司,这些代理公司加价30%到50%将铁矿石出售给没有进口资质的中小钢企,代理公司获得不菲的代理收入,而大型钢企因为倒卖多进口的长协矿而大获其利。 据估算,2008年我国长期协议进口的铁矿石中有超过10%被拿到市场上倒卖,去年各进口企业倒卖长协矿的收入至少超过200亿元。力拓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两年前就对媒体表示,大钢厂确实有倒卖铁矿石的行为,但其中情况比较特殊的是中国中钢集团,其本身在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占有股份,按长协价格每吨80美元进货,但是给各大钢厂却是按市场定价每吨160美元左右出售。所以每次谈判时,大小钢厂的利益不一致。大钢铁企业指责小钢厂和贸易商炒高了现矿价格,并由此拉升了长期协议矿价,但现矿价格高涨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对进口企业有资质限制,众多钢厂没有资格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长期协议矿,只能从贸易商手里买高价的现货矿,现货矿于是水涨船高,这就为握有大量长协矿的大钢厂提供了囤积与倒卖的可能。 这也就是国内钢企形成的怪圈:现货涨后长协涨,长协涨后钢价涨,钢价涨后小钢厂死灰复燃,大钢厂迅速扩张,中国钢产量节节攀升而中国的矿石需求量激增,中国需求的激增,加上国际矿业巨头对市场的垄断并收紧供应、制造短缺,长协自然再涨价,又是一轮涨价循环。 如此怪圈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国内钢铁和铁矿石相关方都在铁矿石涨价中享受直接或间接收益。外国矿山希望涨价;中国矿山也希望涨价多赚钱;中国大型钢企由于拥有大量库存,铁矿石涨价可使其通过倒卖获利;铁矿石进口商一直囤积居奇将大量铁矿石压港,就是等着享受涨价的好处;小钢厂尽管反对大厂和进口商联合炒作铁矿,但是铁矿石涨价给全社会钢铁涨价的预期,钢厂日子好过,当然也不会特别强烈地反对铁矿石涨价。 因此,在中国与境外矿山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几乎所有参与的中方机构和企业,都在盼望着铁矿石涨价,与外国矿山的利益一致,如此谈判,自然是越谈越涨。 铁矿石进口秩序需要重塑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要改变目前现状,就应重建铁矿石进口秩序。首先要重审铁矿石进口市场上的价格双轨制。进口矿石代理制为不少国家所共有,但长协价和现货价并存或许是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上的特色,这一制度设计之初必然有其合理初衷,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大量问题。 其次是重审相关企业的进口许可证,缩编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此次重审后取消进口资质的企业数应当多于进口许可证减少数,因为在剥夺参与泄密、违规炒作企业的进口许可证的同时,也应当对具备实力且表现良好的企业发放新的许可证,有奖有罚,具备进口许可证的企业队伍不断流动。 多次在海外从事过大宗商品矿产收购谈判的北京立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捷认为,海外所谓的供方垄断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国内的钢铁利益集团联手促成的,中方应当委托第三方谈判专家与境外矿山谈判。比如中国的国家招标公司就很适合。他认为,现阶段可让招标与长协共存,通过招标制来制订中国自己的铁矿石交易规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