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美经贸关系近期出现的杂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30日在商务部网站发表题为《建设性地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合作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应全面客观地理性分析,以建设性的态度继续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对于一些人认为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吃了亏,还有人指责中国低估人民币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攫取贸易顺差,陈德铭在文章中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其中有五个基本事实:
第一,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陆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自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
第二,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中美双方已共同发布了关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的研究报告。造成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二是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国出口报关价格进而推高了中方顺差。根据研究结果推算,2009年美国实际对华贸易逆差应在美方公布数据基础上减少约600亿美元。
第三,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美国长期实行对华出口管制,2007年还将中国单列,专门增加了47个出口管制项目,迫使中国用户放弃进口美国产品。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自美进口比重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按2001年的进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国对华出口至少损失330亿美元。在美优势产品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中美贸易差额不是双方竞争力的真实反映。
第四,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特里芬难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内在原因。当前,美元也仍然面临着既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美元稳定的两难窘境。
第五,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同期美国贸易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对华逆差下降16.1%。由此可见,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而非汇率。
陈德铭在文章中指出,中美经贸合作不仅给中国,也给美国带来巨大收益,简单地把中国在货物贸易中的顺差解读为中国受益,美国吃亏,是非常片面的。
他在文章中表示,中国出口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有效抑制了美国通胀,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有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自华进口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约1000亿美元的开支。同时,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60%左右,中国加工企业只获得少数加工费,而产品设计、运储和营销等环节的大量利润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获得。例如,一台在美售价约12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中国加工企业仅获取35美元加工费,因此虽“顺差在中国”,但“利益在美国”。
此外,他在文章中指出,除货物贸易外,美国从对华投资和服务贸易中获取了巨大收益。美国长期在服务贸易领域保持对华顺差,近5年均增长35%。美国会计、银行、保险、证券等服务贸易企业在华均有良好的经营业绩。据初步估算,目前中美服务贸易中方逆差在130亿至150亿美元之间。
为避免中美经贸合作遭遇不必要的伤害,陈德铭在文章中倡议双方坚持对话与合作,妥善化解分歧,充分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重要机制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同时要采取建设性的积极行动,有效解决问题。他在文章中称,中方并不回避中美贸易中美方逆差的问题,也在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锐减1000亿美元。2010年前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大幅减少50%,预计3月份甚至将出现贸易逆差。
“中国将继续实行进口促进政策,也要求出口国不对中国实行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政策,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他在文章中说。
他在文章中表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消极打压中国的出口于事无补,愿意与美方共同采取行动,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支持美国企业扩大对华出口,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优良的投资环境,也希望美方能够以开放的精神维护中美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同时,他倡议双方共同致力于全球贸易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在多哈回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拿出更大的诚意和决心,推动商品、资本在国际间有规则地自由流动,提高全球经济的协调与治理水平。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我们始终认为,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相信中美经贸合作一定能排除各种干扰,继续沿着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陈德铭在文章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