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钢铁企业必须面对的市场环境。”“钢铁行业必须适应这一新变化。只有那些转变得早、转变得快的企业,才能在未来更好地生存。”……对于当前国民经济和中国钢铁业面临的“新常态”,鞍钢上下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主动变革观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认清形势,让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成为自觉行为,同时着力于“五大创新”,促进企业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生产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着力引导干部职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树立践行“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市场标准就是工作尺度”“品种质量是企业生命”“创新才有竞争力”“效率就是效益”“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的6种发展理念。鞍钢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集团管控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非钢板块等40项改革举措次第展开;搭建“网络问企”“一日厂长”等有利于职工群众参与的平台、渠道,通过强化民主管理,问政于职工、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营造创新氛围,止住“出血点”。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能力。鞍钢大力倡导科技人员“前队”变“后队”,成立了鞍钢集团技术创新领导机构———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委员会,组建了钢铁研究院、钒钛(钢铁)研究院、矿业设计研究院,形成了钢铁产业、钒钛资源、采选技术以及未来钢铁技术科技创新体系;出台《技术创新效益评价及奖励管理办法》等11项科技管理配套制度,以及《研发岗位等级序列指导意见》等5项人才激励政策;制定实施了大集团科技双月例会制度,形成鞍攀同向研发、资源共享的局面。
注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鞍钢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资源国际化配置能力,推进信息化、金融化融合,强化产线专业化发展,打造差异化产品优势;组织专业力量全面系统地调研各地产线存在的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上下游供料等问题,改善和稳定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工艺路线和各产线定位的思路和方案,并将产线专业化改造项目纳入集团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当中,分步实施。为了提高服务用户的能力,鞍钢集团在武汉、合肥、沈阳、广州建设钢材加工线,优化物流和产业布局,将服务延伸到用户的“家门口”,针对重庆地区的汽车、摩托车用户,在重庆建设高强汽车钢项目。在建立现代化的物流发展平台、打造最佳供应链方面,鞍钢集团建设了达海工业科技综合产业园,并入股广州南沙钢铁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
强化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鞍钢集团主要领导带头走访重点客户,各基层单位负责人也主动跑市场、找订单,并郑重作出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确保产品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确保交货期、确保售后服务到位”等4个确保承诺;推进营销体制改革,成立了汽车钢销售(服务)中心和中厚板事业部,扩充15支销售队伍,让研发团队先期介入用户,统筹协调资源优化配置,统一面对客户;启动鞍钢电子商务项目,通过与第三方专业网站合作,实现产品网上销售。
加快非钢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重要的赢利增长点。鞍钢明确将非钢产业定位为三大产业之一,并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他们成立了非钢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构建各具专长的非钢产业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成立了信息产业、工程技术、综合实业、金融等非钢板块公司和化工事业部;出台了《鞍钢非钢企业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多创效益的鼓励政策及奖励办法》,按照“变革创新、放权搞活”的原则,在用人用工、薪酬分配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不断增强非钢产业自主发展和创业创效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