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海港、一类口岸、上海“飞地”、广阔滩涂,这是江苏省大丰市未来跨越发展的“看家”优势。记者12月21日从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获悉,今年大丰港凭借这些优势,吞吐量节节攀升,1至11月已突破200万吨,同比增长140%。
今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将江苏沿海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给大丰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丰港在加快码头建设和口岸开放的同时,大力发展与港口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推动临港产业迅速升温,大丰正在描绘“特色产业港”的蓝图。
港口逆市飘红承载中部出海梦想
11月18日,大丰港二期5万吨级码头建成试通航。据介绍,随着二期码头的建成投产,大丰港每年将直接向腹地供应的大宗货物中煤碳达3000万吨、木材达 300万立方米、集装箱生成量50万TEU,各类化学品500万吨。它的建成,使大丰港已成为江苏新型的海河联运口岸,覆盖经济迅速发展的苏中、苏北及皖北等地区。
据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倪向荣介绍,2005年10月,大丰港一期两个万吨级泊位正式通航。2006年,大丰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目前已开通至韩、日、俄、欧美以及我国青岛、大连的多条集装箱及散货航线。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大丰港一期码头运营却逆市飘红,年吞吐量突破百万吨,超过设计能力30%。今年以来,停靠大丰港码头的国内外货轮络绎不绝,十分繁忙,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货轮纷至沓来,今年1至10月,码头吞吐量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吞吐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目前,大丰港二期工程6个可靠泊10万吨级船舶的深水码头已经建成,石化码头正在建设中,到2011年大丰港将有10个以上深水泊位通航,年吞吐能力逾 2000万吨;到2020年大丰港将建成深水泊位33个以上,成为江苏中部沿海最大的海河联运口岸和我国中部沿海的亿吨大港。
“三港”联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表示,随着今年4月苏通大桥的通车,苏北地区开始真正融入上海2小时经济圈,大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更加明显。特别是大丰港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控制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主要为滩涂荒地,可在不占用耕地的基础上,为长三角的持续发展提供较大空间。
大丰港在发展临港产业时借鉴了发达国家港口建设经验,按照“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思路,实施港口、港区、港城“三港”联动,积极发展临港产业。2003年大丰港成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后,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吸引了中电投、中石油、中石化、南京化纤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港区。
仅去年,大丰港通过项目公司的市场化运作、银行贷款、争取政策资金补助等方式,累计筹资近10亿元。到今年11月,已落户企业116家,总投资超200亿元。今年初,中国银行和大丰港签订了总盘子16亿元的贷款授信和3.9亿元的贷款,这是大丰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笔授信项目贷款。同时,大丰港集团公司还在香港设立公司,在日本设立商务代表处,初步搭建起募集大丰港海内外发展基金的平台,为“三港”联动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接国家战略谋划“特色产业港”
紧抓“江苏沿海开发”的国家战略,大丰市为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长远规划,即重金打造港口、港区、港城规划,重点建设新能源、石化与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新型医药、冶金与机械制造业五大特色产业。
据大丰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人员介绍,大丰港将牢牢抓住国家在江苏发展海上风电的契机,大力发展风电、风电装备制造、生物质柴油、生物质发电、新型水煤浆等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10万吨级石化码头和一类口岸优势,大力发展石化与新材料产业,积极推动年产26万吨丁苯橡胶、年产300万吨延迟焦化,以及 DCC、苯酚丙酮和可烯烃等新材料产业项目的建设,到2012年石化及新材料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并充分发挥大丰港杂货码头、一类口岸和土地辽阔等优势,积极承接长江沿线木业产业的转移,形成配套成龙、功能齐全的木业产业链。同时带动稻米、大豆、油菜籽、紫菜等其他农产品的加工和进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