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1月的大幅下挫以后,铝价在16000元/吨附近企稳,并在近日内实现了较为稳健的反弹。从它对比铜和锌的比较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铝价的强势。金属整体下跌当中,铝价跌幅小于其他金属,而近几日金属的上涨当中,铝价的涨幅又相对强于其他金属。(从最近的高点到低点,铜、铝、锌三个品种的跌幅分别是20.63%,14.64%,24.25%;从前期的低点到目前,铜、铝、锌三个品种的涨幅分别是3.97%,4.14%,4.96%。)
首先我们分析前期铝价下跌的原因。在1月份,利多的因素很多:当时最大的热点是电煤紧张:电煤库存连续告急,北方大雪,电解铝厂用电负荷减少。2008年南方大雪的情景似乎有再现的可能。事后表明这个担忧可能是多余的,国内缺电的现象远远没有2008年那般严重。而看下游消费,12月份的汽车销量创造出历史记录,达到140.15万辆,但是房地产增长数据较11月份有了大幅的回落,尽管仍旧保持正增长。
但是真正彻底打压铝价的,不是利多因素消退,成本因素尽管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严重的向上推动,但还不至于动摇铝价的根基;下游行业的消费尽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仍旧是保持正向的增长。促使铝价拐头向下的,是货币政策的紧缩。1月份连续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都在昭示着中央银行要极力打压国内过剩的流动性。
从事后看,我们清楚的发现1月7日是铝价的拐点。1月7日,央行上午发行了3个月期票据600亿元,其收益率上升了4.04个基点。当天铝价下跌了320元/吨,跌幅达到1.76%。最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市场的走向,当天10点前后,市场快速下跌,并且很容易发现当天各个合约的价差全面紊乱,原本是正向排列,但在混乱的局势当中也出现了远月的大幅度的贴水。这表明当时这个消息的发布对市场造成了强烈的恐慌性作用。这一天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当天创造的18685元/吨的高位也成为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的最高位置,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逾越。
1月12日国内收盘以后,央行出人意料的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消息很快在次日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打压。铝价当天下跌845元/吨,跌幅达到4.63%。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生的最大一次跌幅。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相对公开市场操作而言,威力更加巨大,指向性更加明确。到这个时候为止,市场已经基本上判定货币紧缩的序幕已经被打开。这奠定了1月铝价全面下挫的基础。
1月20日,路透社引《中国证券报》文章,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收到主管部门口头通知,要求全面停止1月份剩馀时间的新增信贷,包括票据融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当天中午在香港说,“这是没有的事”,“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 不过他证实,目前确实有一些银行被要求限制放贷,这些银行是由于未满足包括资本充足率在内的一些监管规定而被限制放贷。通过银行内部人士的了解,主要是工行(601398,股吧)、中行(601988,股吧)、农行、中信实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受到了银行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而其他银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消息也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利空影响,沪铝主力当天下跌325元/吨,跌幅达到1.83%。
1月29日是1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铝价在这个位置达到了近期低点,这也逐渐表明之前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逐渐为市场的下跌所消化。如果货币紧缩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的话,那么铝价的下跌还将持续。近日央行尚未出台任何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铝价却趁此机会再度发生大幅度的反弹行情。这更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对铝价的影响程度:只要货币政策保持紧缩,铝价就不能不下跌;只要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持续性的出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铝价就要趁之前的利多因素,大肆反弹。
对于今年货币政策的松紧,我们基本有理由确定紧缩将会是主旋律,尽管各个中央政府机构都宣称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统计数据意义上的GDP保八成功减缓了中央政府保经济增长的压力,中国政府目前对于经济走出困难阶段的判断已经基本确立,而CPI的转正又意味着去年大量信贷引发的通货膨胀预期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兑现。因此中央的政策基调从保增长到控制通货膨胀将是今年所有政策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还要继续关注消费是否能够对铝价进行足够的刺激以抵消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实际上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会同时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今年的下游消费或者也可能难于好过去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难于对铝价做出乐观的判断。但退一步,如果央行出于谨慎性的缘故,减缓紧缩性货币刹车的节奏,那么铝价仍旧有希望再继续上扬。铝价的涨与跌,需要看货币政策的颜色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