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央行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贯彻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较多,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但目前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国际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扩散、贸易摩擦加剧及各国刺激政策退出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中国外部发展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表示,央行的报告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实施政策推出的时间被推后,尽管5月CPI有突破3%警戒线的可能,但近期央行加息几无可能。
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金融蓝皮书也明确指出,今年我国CPI增长率有可能超过3%,但这并非通货膨胀,不可能通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予以预防和消解。
蓝皮书认为,今年中国将继续调整价格长期过低的资源类产品价格,其中包括水、电、燃气和交通等,这将促使CPI增长率上行。另外,受南方旱灾、北方转暖时间推迟的影响,农产品今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供不应求,从而促使价格上行,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是推动CPI走高的重要因素。
蓝皮书强调,中国当前的CPI上行只是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调整所引致的,并非通胀,不能简单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蓝皮书指出,如果仅仅因为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就开出“货币政策从紧”的药方,反而有可能引致一系列负面效应发生。
而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则直言,中国经济表面通胀,实际紧缩,显示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新市场迫在眉睫。叶檀认为,已经过去的5月份,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通缩。目前谈论通胀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农产品价格略有下跌,中国经济将浮现出内需不振与产能过剩的危机。
对此,蓝皮书也认为,今年中国CPI上行并不是通货膨胀,只是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调整所引致的CPI增长率上行。蓝皮书指出,从民生的角度上看,农产品、资源类产品价格上行会对低收入和低保群体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出台财政补贴等政策。
何世红认为,面对国内外仍然极其复杂的形势,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在此情形下,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应把控好节点,谨慎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