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若干针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政策,政策手段包括淘汰落后产能、限制新建产能、支持兼并重组等。背后的逻辑是首先控制过剩产能行业的新增量,同时尽快让部分落后产能退出市场,然后集中市场的供给方,通过减少市场参与者加强供给方对产能释放的控制力度,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
过剩产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以铝业为例,近期铝价的下跌令众多高电价地区的电解铝厂被迫关停,6月下旬以来全国陆续关停的电解铝产能多达50万吨,其中包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00千安以上的电解槽。与此同时,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电力资源丰富的西部省份则在积极新建电解铝项目。比如,隶属于信发集团的新疆电解铝项目及锦江集团的宁夏项目6月份都开始启动了。西部几省的电解铝新增产能总量在70万吨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在“禁止以扩张产能为目的新建电解铝产能”政策发布之后上马的。
业内人士认为,中东部高电价地区电解铝产能此次退出很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促使其退出的原动力并非淘汰落后产能的调控政策,而是西部新上马项目投产带来的挤出效应。一位铝厂经营者表示,电解铝产能的“先西进再东退”本身就是一种结构调整,这与加工业因劳动力成本高企由沿海转向内陆的思路是一致的。
反观早已确立产业布局思路(沿海建厂)的钢铁业,由于以宝钢湛江项目、武钢防城港项目为代表的沿海项目迟迟得不到开工许可,致使无资源港口优势的内陆钢厂仍艰难维持。“优势产能不批不建为内陆竞争力低下的产能留出了生存空间,现在还要求优势企业去兼并重组,这难道就是结构调整么?”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如此感慨。
也许有人会认为,“听话的”钢铁业与“屡教不改的”铝业目前的利润水平差别不大,都是微利经营,如何能看出两个行业在结构调整上的差距?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铝行业率先作出减产反应,而钢铁企业时至今日仍在成本售价倒挂的折磨中“死撑”,可见两行业自救能力之高下。钢铁企业间成本差距未能拉大使落后产能难以被市场快速淘汰。
而在一个行业、企业竞争力趋同的市场上,企业如何能有动力进行并购重组呢?一些企业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购?你觉得国内哪个企业值得我们去并购?”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地方国企的负责人这样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参与省外并购的问题。在他看来,由于同样缺乏资源,生产成本趋同,国内同行并无多大的并购价值。
鞍本合并拖沓多年未果,宝钢北上难取包钢……众多久谈不拢的重组案例表明,在产能布局难称合理、企业间生产成本梯度未能形成的当下,同行间的市场化重组只能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