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仍然突出
从经济角度来看,煤炭资源的浪费和偷漏税款的金额也的确惊人。中小煤矿的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就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山西煤炭实际年产量在8亿吨左右,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全省每年流失税费就达百亿元之巨。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市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最早自山西开启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改革,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终于正式成为国家战略。而在这个国家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山西已经先行一步。
山西煤改初获成效
就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之前的几天,来自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的消息,就像是为此次会议提前写下的注脚。
消息称,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健康推进,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截至消息发布时,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达99.5%;主体接管到位率达98%;采矿许可证变更率95%以上,主体企业对被整合煤矿的资金补偿到位率68%。兼并主体到位后煤矿的复工复产、改造建设、矿井关闭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了解,目前山西全省的矿井个数由2598处已经减少到了1053处,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而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可以为此特别说明的一个例子是,在山西的产煤大县之一的襄垣县,本报记者甚至一度为一座行将淘汰的煤矿感到惋惜,年产近90万吨的襄垣县花宝沟煤矿算得上一座现代化的大矿,只是因为未来剩余的可开采量相比之下不占优势,居然就难以获得兼并主体的青睐,不得不位列关停煤矿之列。
矿井减少产能提高,当然是资源整合后带给山西煤炭行业的显现效果,而兼并整合后促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则直接为山西煤炭行业正了名,摆脱了世人对山西带血GDP的指责。2009年,山西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71起,死亡202人,起数同比减少46起,下降了39.32%,死亡人数同比减少73人,下降了26.55%,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328,同比下降22.39%,比全国的0.923低0.595;2010年1-7月份,全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34起,死亡102人,同比分别下降8.11%和25.55%。
不仅如此,兼并重组整合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等专项指标,也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煤炭产量也逐步增长:2009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分别为884.1亿元、461.5亿元,分别是全省工业的80.9%和107.7%;全行业上缴税费592亿元,同比增加178亿,增长43%,上缴可持续发展基金160亿元。2010年1-7月,全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39719.51万吨,同比增加7649.05万吨,增幅23.85%。
伴随着山西省拉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幕,以及随后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其实早已经为后来者提供了相当的经验。紧随山西之后,内蒙古、河南以及黑龙江、山东、新疆等产煤大省也纷纷加入到了这一兼并重组的大潮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