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新增信贷量为2530亿元,为我国今年以来的月度最低值。但同期的货币供应量依然高增,狭义、广义货币供应量(M1、M2)同比分别增长32.03%和29.42%,均创历史新高。
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并没有延续环比回升的趋势。
当前通行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每一个当前的经济形势都是历史的延续,价格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介绍说,研究经验表明,货币供应量和CPI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长期关联,通常会滞后6个月到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当期的信贷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反映在今后的物价水平中。据此,他预计CPI和PPI会在年底相继转正,至少将确立向上的势头。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货币信贷增多只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不是必然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增加流动性就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判断已经陈旧,不适用于当今的经济状况。
李扬认为我国长期存在银行存款多、储蓄多、外汇多等情况,这些都是需求不足的表现。此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这两方面因素表明,供过于求,物价不可能大幅上升,不会出现内生的通胀。
但李扬也指出,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有可能受到输入型通胀影响。近年来突出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因素,容易波及到国内物价。同时,个别领域和产品也有引领物价水平上涨的可能,尤其是土地、资源、环境等“不可贸易”等领域的价格变动。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目前为止,CPI所代表的还是“通缩”,有的只是预期,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潜在的通胀问题,预计明年各通胀预期会强化,甚至出现实际通胀。
陈东琪分析认为,目前的需求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实际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刺激消费带来的集体需求。如果这些需求保持强劲势头,需求型的物价上涨会显现,由隐性到显性。
不过,把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看,陈东琪预计明天全年CPI将控制在3%左右,这一水平可控,并且合理。
此外,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会副主席焦瑾璞认为,防止通胀预期应加强和公众的沟通。否则,预期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强化,进而具有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另外,李扬认为,物价上升不是洪水猛兽,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维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唯有物价上涨企业才愿意开工,才会有投资和就业,才会有收入,进而有增长。(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