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全球经济继续回暖,全球粗钢产量大幅增长,但国际钢材市场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降。
一、全球经济继续回暖
1、美国经济继续复苏
10月24日,美国商务部将第三季度GDP的增幅从原来预计的3.5%下调至2.8%,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没有初步数据显示的那样强劲。但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连续四个季度萎缩之后首次开始增长,2.8%的增长率也是近两年以来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三季度经济恢复增长,应该归功于消费者开支回升、政府支持买房、汽车等项目以及其他因素。
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领先指标综合指数10月小幅上升0.3%,连续第七个月上升, 9月份上升1.0%,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10月份美国成屋销量增加10.1%,折合成年率为610万套,创2007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9月份销量为554万套。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数据, 11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为53.6%,比10月略有下降,虽然增长速度放缓,但依然显示出继续增长的积极迹象,新订单和生产指数仍处于非常好的水平。11月份新订单指数从10月份的58.5升至60.3,生产指数为59.9,比10月的63.3略有下降,库存指数从10月的46.9降至41.3,制造业仍在继续复苏。但制造业就业状况依旧疲软,11月份就业指数为50.8,10月份为53.1。
2、 欧洲经济持续回暖
欧洲央行11月份欧元区经济报告显示,欧元区经济活动正持续回暖。欧元区10月份通胀率为-0.1%,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将恢复至正值。货币供应和信贷同比增速继续回落,表明通胀压力仍处于低位。在库存周期、出口复苏、大规模宏观经济刺激计划和金融体系措施支持下,欧元区经济有望在年内恢复正增长,预计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呈缓慢复苏态势。
欧元区经济活动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呈回暖态势,11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意外大涨,由10月份的86.1大幅度提高到88.8。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扩张速度为两年来最快,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0月份的53上升到11月份的53.7,显示11月制造业扩张速度是2007年9月以来最快的;其中11月制造业PMI由10月份的50.7升至51.2,创20个月高点;但新订单指数下降到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加上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凸显出欧元区经济复苏的脆弱。
德国11月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3.5,10月份为52.3,主要归功于制造业出口订单强劲上升。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制造业PMI指数升速居前,由10月份的51.0升至52.4,高于经济学家们预测。
英国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1.8,制造业活动继续扩张,但扩张幅度低于10月份的53.4。
受服务业强劲推动,法国11月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37个月来高位59.8,10月份为58.6;制造业PIM指数由10月份的55.6降至11月的54.4,但位居欧元区之首。
3、 中国经济继续回升,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较快
中国工业生产继续加快。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比上年同月加快7.9个百分点;比9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为连续六个月同比增速加快。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1月为55.2%,与上月持平,该指数已连续九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其中生产指数为59.4%,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为2008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新订单指数为58.4%,连续十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在市场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制造业生产量继续呈增长趋势,新订单数量继续保持回升。
10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值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降幅较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进口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6.4%;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
日本内阁府报告,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季度增长1.2%,按年率换算增长率为4.8%,连续两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亚洲经济复苏和日本环保车减税等内需刺激措施带动日本的出口和个人消费继续增加,是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日本10月工业生产较上月增长0.5%,为连续第八个月上升,因稳健的亚洲经济增长推升了日本对该地区的出口。但11月日本制造业PMI指数为52.3, 为四个月低位,10月为54.3。
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韩国明年的经济成长,做出了4%的展望。韩政府将明年经济增长上调至5% 。韩国政府认为,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达到0.2至0.3%。6月份韩国政府曾预测今年经济增长率为负1.5%,但由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生产、投资、消费指标好转,预计在第四季度也有望保持良好态势,预计今年整体会实现小幅正增长。另外,景气状况和雇佣条件等都将得到改善。
二、 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
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为1.12亿吨,同比增长13.1%,连续两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国际钢协的数据显示, 10月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0%,比去年12月的最低点高出17.8个百分点,基本回到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1-10月份,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累计粗钢产量为9.82亿吨,同比下降13.5%;其中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1147亿吨,同比下降36.7%;北美粗钢产量为6541万吨,同比下降41.9%;亚洲粗钢产量为6.407亿吨,同比增长0.2%。
1、北美、南美产量均有增长
10月份北美地区粗钢产量为792.1万吨,月环比升幅2.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3.5%;其中美国产量有所增长,环比增幅2.5%。南美10月份粗钢产量合计387.7吨,环比升幅3.8%,同比下降4.6%;其中巴西环比增长了2.9个百分点。
北美和南美地区粗钢产量比较表(单位:千吨)
国家或地区 2009年10月 2009年9月 环比增幅% 2008年10月 同比增幅% 1-10月份
2009年 2008年 同比增幅%
北美 7921 7715 2.7 9155 -13.5 65410 112663 -41.9
美国 5921 5776 2.5 6759 -12.4 46553 82733 -43.7
墨西哥 1115 1079 3.3 1226 -9.1 11044 15349 -28
南美 3877 3735 3.8 4062 -4.6 30384 41761 -27.2
巴西 2797 2717 2.9 2897 -3.5 21251 29743 -28.5
据美国钢铁协会数据,截止11月28日止的当周,美国国内粗钢产量为149.9万短吨,产能利用率为62.8%,比去年同期产量(120.9万短吨)增长24%,同比产能利用率也有提高,但周环比产能利用率下降,前周产能利用率为64.5%。
美国10月份汽车销量小幅上升,当月销量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达到1500万辆左右,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1月份美国经季节调整的汽车销售量也有1088万辆。
2、欧洲市场意大利产量增幅最大
欧洲钢厂近期一些高炉重启或恢复生产。10月份,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412.6万吨,环比上升6.2%,但同比下降12.1%;其中意大利环比升幅最大为14.7%,法国、德国产量月环比升幅分别为8.2%和8.6%;欧洲其他国家粗钢产量合计为270万吨,环比升幅5.7%,同比升幅达27.8个百分点,其中土耳其粗钢产量环比上升5.7%。
欧洲汽车制造商联合会数据, 10月份,欧洲新购轿车注册总量为126.3万辆,同比增长11.2%;1~10月欧洲新购轿车注册总量1220.6万辆,同比下降5%。其中,西欧国家10月份新购轿车注册总量同比增长15.8%,1~10月同比下降3%。今年以来增长最快是德国(增长25.9%)、奥地利(增长6.3%)、法国(增长4.2%),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推行的“以旧换新”购车财政补贴政策。
欧洲国家粗钢产量比较表(单位:千吨)
国家或地区 2009年10月 2009年9月 环比增幅% 2008年10月 同比增幅% 1-10月份
2009年 2008年 同比增幅%
欧盟27国 14126 13307 6.2 16076 -12.1 111469 176187 -36.7
法国 1369 1265 8.2 1637 -16.3 10424 16205 -35.7
德国 3453 3179 8.6 3881 -11 26108 40114 -34.9
意大利 2165 1888 14.7 2571 -15.8 16246 26634 -39
西班牙 1140 1100 3.6 1356 -15.9 10984 16833 -34.7
欧洲其他国家 2700 2554 5.7 2112 27.8 23587 27205 -13.3
土耳其 2279 2127 7.1 1815 25.5 20807 23243 -10.5
独联体6国 8992 8850 1.6 7087 26.9 79848 102589 -22.2
俄罗斯 5607 5420 3.5 4514 24.2 49038 61469 -20.2
乌克兰 2660 2736 -2.8 1861 42.9 24340 33642 -27.6
10月份 ,独联体(6国)生产粗钢899.2万吨,产量小幅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俄罗斯生产粗钢560.7万吨,环比增长3.5%;乌克兰生产粗钢266万吨,环比下降2.8个百分点。
今年前10个月俄罗斯汽车产量同比大幅下滑。数据显示1-10月,俄轻型汽车产量为48.3万辆,同比下降61.8%;货运汽车产量为7.05万辆,同比下降70.2%。但俄政府出台的刺激汽车市场需求和稳定汽车制造企业财务状况的措施,已于近期初见成效,10月份,俄轻型汽车产量环比增长5.1%,货运汽车产量环比增长2.88%。
3、亚洲及其他地区产量继续增长,日本增幅较大
10月份,亚洲地区粗钢产量为7122.1万吨,环比升幅2.7%,同比增长24.2%,其中日本环比升幅较大,中国同比升幅最大。10月份中国生产粗钢5174.7万吨,环比增长2.0%。日本、韩国分别生产粗钢879.5万吨和457.9万吨,环比分别增长6.4%和3.1%。
亚洲和其它地区粗钢产量比较表(单位:千吨)
国家或地区 2009年10月 2009年9月 环比增幅% 2008年10月 同比增幅% 1-10月份
2009年 2008年 同比增幅%
中东 1420 1407 0.9 1343 5.7 13897 13552 2.5
亚洲 71221 69320 2.7 57363 24.2 640697 639363 0.2
中国 51747 50711 2.0 36333 42.4 472474 427765 10.5
印度 4860 4700 3.4 4805 1.1 46771 45913 1.9
日本 8795 8269 6.4 10097 -12.9 69720 102439 -31.9
韩国 4579 4440 3.1 4611 -0.7 39911 45904 -13.1
中国台湾 1240 1200 3.3 1518 -18.3 11821 17341 -31.8
大洋洲 690 675 2.2 679 1.7 4685 7270 -35.6
66国合计 112177 108816 3.1 99202 13.1 982143 1135544 -13.5
韩国汽车进口商和分销商协会数据,10月份韩国进口汽车销售同比上升43%,归功于经济复苏促使消费者开始购物。10月份韩国新注册进口车辆总计6092辆,而去年同期为4273辆,较9月份的5971辆增加了2%。1-10月,韩国进口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3%,原因是经济尚未完全复苏
三、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持续下降
1、钢材价格继续下降,板材降幅大于长材
全球钢材价格继续下降。11月份全球钢材价格指数148.9点,环比下降5.9点,降幅3.8%。低迷的需求和过高的库存使得所有地区的大部分品种钢材的价格较低,其中板材价格降幅略大于长材,北美市场环比降幅最大。
由于废钢价格下降和冬季需求低迷对长材市场造成压力,11月份全球长材价格指数为164.9点,环比10月份下降5.6点,降幅3.3%;比去年同期的216.8点,下降51.9点,降幅23.9%。除中国长材市场趋于稳定外,全球主要市场长材价格均下滑。
产量的大幅增加和需求的减弱使全球主要市场板材价格下降。11月份全球板材价格指数140.9点,环比10月份下降6.2点,降幅4.2%;但比去年同期的166.1点,下降25.2点,降幅15.2%。
2、北美和欧洲环比下降幅度较大,亚洲市场弱势运行
随着进口和产量的增加、需求没有太大改观,使市场环境有所恶化,美国所有品种钢材价格均大幅下降。11月份北美地区钢材价格指数141.9点,环比10月份大幅下降10.2点,降幅6.7%。美国废钢价格继续下跌,使板材价格下降了50-70美元/短吨,降幅6%-9%。从库存看,10月末美国金属服务中心的钢材库存量593万短吨,比9月末增长2.3%,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9月末的库存为579万吨。库存须要调整,发货量环比略有增加。10月份美国服务中心的发货量为262万短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8%,环比9月份增长2.3%,发货量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
欧洲长材市场需求同样疲软,废钢价格的下降以及进口长材的竞争,使价格将进一步回落。11月份欧洲地区钢材价格指数135.8点,环比10月末的143.6点,下降7.8点,降幅5.4%。今年第4季度西欧建筑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 2010年1季度预计下降2.3%,欧洲建筑业钢材需求不太可能回升。随着重建库存基本停止,圣诞节前市场需求的减缓,欧洲板材价格继续回落。
过高的产能和较高的库存继续影响亚洲钢材价格。11月份亚洲地区钢材价格指数160.2点,环比小幅下降2.4点,降幅1.5%。由于冬季的来临,气候寒冷将限制中国北方建筑业的开工,影响长材的需求。相对于欧美市场,亚洲长材市场弱势趋稳,东南亚螺纹钢进口价格上涨,中国台湾、韩国和土耳其钢厂将出口到东南亚的螺纹钢报价上调至500-510美元/吨(CFR)。亚洲板材市场弱势运行,东南亚冷卷进口价格保持上涨趋势,目前东南亚钢厂报价为650-660美元/吨(FOB),较一个月前上涨20美元/吨,成本增加是钢厂提高报价的主要原因。韩国热卷市场持续疲软,贸易商将ss400热卷销售价格下调至630-640美元,较11月初下滑,主要原始是需求疲软。在印度,热卷进口报价上涨,最近欧洲钢厂对印度的报价为520-530美元/吨(CFR),中国报价510-530美元/吨(CFR),均上涨20美元/吨。印度需求不旺,但价格仍然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