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在掀起的低碳经济热潮,北京专家指出,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争取主动权刻不容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中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目前内地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居全球第二。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超过2亿吨。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预计至少有30亿吨来自购买中国的减排指标。
“不过,尽管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却仍不是定价方。”张茉楠指出,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突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越发明显,但国际金融格局及秩序似乎没有太大改观,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新的碳货币和碳资本角逐中仍处弱势。中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谋划,构建碳资本及其主导下的碳减排发展权体系框架,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这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争取定价权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