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38分报道,钢铁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也给钢铁产业的发展戴上了紧箍咒。春节期间,中央台记者深入产钢第一大省河北省,探求当地钢铁企业如何艰难转型。系列报道“来自发展前沿的报告”第二篇:一家钢厂的提升之路。
春节期间,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于建水特意去了一趟企业,站在红火生产的高炉下,他一度陷入思考:消息传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已报请国务院审批,即将出台。《意见》直指国内钢铁市场集中度不高、产量过剩问题。这让产能近千万吨的津西钢铁,不得不详细研判政策对市场走向的影响:“国家政策应该说对我们来讲起到很大的一个指导。另外一个呢就是一个市场的导向。现在应该说市场的需求决定你企业的生存。”
津西钢铁所在的唐山,是河北民营钢铁的最大聚集地。国家每一次有关钢铁政策的出台,都会给这里的民营钢企造成震动。
2005年,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为钢铁行业制定了具体的产业技术“门坎”,对企业具体能耗指标也作出规定。此后接连而至的落后产能限期淘汰令,让民营钢铁企业粗放式发展走到了尽头。唐山近百家百万吨以下的民营小钢厂纷纷关停,生存下来的民营钢企还不到一半。津西钢铁的“突围”也由此开始:“当时看到同行业都在上中厚板啊,量也太大。在这上面拼杀觉得没意义。而在华北还没有大型H型钢基地,H型钢的生存空间将会很大。”
上H型钢生产线,意味着和自己熟悉的钢坯生产告别。而20亿元的超大投资也在津西引起一番争论:“这个投资你说心疼不心疼?作为民营企业,都想把这个钱用在刀刃上。但这个设施不上,那意味着你这个企业就要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