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产能过剩等多重压力下,马钢眼光向内要效益,且看——
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威胁企业生存的潜在风险都被眼前的盈利掩盖住了。而马钢则充分利用“危机”这一契机,把以前应做而没有做的工作抓了起来,把没有做好的工作切实做到位,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益。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能过剩、出口受阻、价格大跌等多重打击下,到去年10月底,马钢钢材平均价格下跌2600元/吨,跌幅近50%,造成马钢企业连续7个月产生巨额亏损。为生存、为发展,马钢于2009年3月份下达了20亿元降本增效任务;5月份又追加了16亿元的第二批降本增效任务。结果一年时间,马钢降本36亿元。
这36亿元是如何降下来的?回过头来看,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流的工艺也能“榨出油”
马钢新区的工艺装备,是引进当今世界钢铁行业最先进的。然而,马钢人通过消化、吸收后再自主创新,在这些先进的工艺装备上又“榨出了油”,不仅实现了“负能炼钢”,还在钢渣上降本3000余万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刚投产不久的马钢新区的转炉,年设计炼钢生产能力为550万吨,但月产一直徘徊在30万吨以下。要在这一状态下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负能炼钢,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可是,马钢四钢轧总厂的职工奋力拼搏,将外方的原始设计进行技术改造,并自主创新后,在国内率先解决了自供蒸汽波动情况下确保RH精炼炉安全运行课题,在全国同类型蒸汽系统中,首次自主创新后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转炉蒸汽直接转供RH炉使用”,最终实现了转炉负能炼钢,使转炉炼钢工序能耗小于零。
同样,为降本增效、提高钢渣在线处理技术,该厂在吸收、消化国内外钢渣处理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对新区炼钢渣处理的工艺优化、降低能耗、提升效益进行技术攻关,一举攻克了这一系统噪音大、蒸汽粉尘多、故障率高和设备磨损大等问题,年钢渣处理降低生产成本3000多万元,并实现了炼钢生产清洁化。
老旧的装备也有“光和热”
马钢股份公司第二钢轧总厂是由原二轧和二钢重新整合重组的。但整合后的第二钢轧总厂,钢水钢坯的产能严重过剩。因二轧的轧钢能力只有80多万吨,可二钢的钢坯产能就多达200多万吨,而马钢的战略是“效益最大化”,也就是哪种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钢水钢坯就优先供给谁,向其倾斜。可想而知,对于一个钢坯产能多出100多万吨而又无法用得了的钢轧厂来说,面临的就是“重组”。
为了“消化”这些多出的钢坯,马钢股份公司第二钢轧总厂向马钢公司要来早已成“废品”的高速线材轧机,而这些装备,连分文折旧都没有了。可马钢也不敢卖给人,因会冲击市场,造成无规则竞争,所以只有“库存”。但第二钢轧总厂要!而且把这些“旧设备”的产能,仍定在原有的年设计能力45万吨上。
一些搞轧钢的老领导、老专家都前往劝说,不能定这么高,能干起来就不错了。可是,该厂领导咬定目标不放,结果真的创造了一个行业奇迹——不仅实现了当月投产、次月达产、季度增效、半年收回投资。而且,他们又向马钢公司要了另一条高速棒材生产线。同样,又创造了当月投产、次月达产、季度增效、半年收回投资的奇迹。
重组后的二钢轧,不仅使两条生产线的年产能力突破了70多万吨,而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全部获得了国家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通过了“CARES”机构认证,出口到欧盟市场。同时,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问题,并为马钢提高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降低成本20000多万元,成为马钢新的利润增长点。
换个管理方式“大不一样”
马钢人清楚,企业要绝处逢生、转危为安,就不仅要把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还要争取有盈利空间,就必须瞄准先进、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过去他们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没有切肤之痛,没有带着求生存的强烈愿望痛下决心去干,所以马钢人以前一般是“干过算”。这次不一样了,全马钢平均每个月要降本4个亿,因此,从一线的炼铁、轧钢到采购、销售和后勤保障等各个单位和部门,马钢人“人人头上有指标”,从此扳着手指头“算着干”了。
不仅如此,马钢上下还一改过去的“照单全收”为“点菜吃饭”。过去,马钢各炼铁厂为了省心,尽挑价格高的进口矿“吃”。有降本增效指标压在头上后,他们开始“吵着闹着”指名道姓要成本低的国产矿、球团矿和煤粉了,这便大幅度降低了用料成本。
同样,各炼钢厂也大力推进备件国产化,提高备件修复比例,有效降低了生产消耗,提高了产品成材率。仅此两大块,就使马钢2009年毛焦比比上年每吨下降26千克,喷煤比每吨提高12.5千克,钢铁料消耗每吨降低4千克,综合成材率提高0.7个百分点。同时,强化了质量体系管理,全年废品率比上年降低30%,不良品率降低29%,吨材质量异议损失下降54%,为马钢全年降本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马钢已着手将挖潜、降本、增效中好做法、好建议、先进指标,用体制和机制固化下来,成为今后他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