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年度国际贸易报告,对包括中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的贸易壁垒问题进行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保留许多如退税及配额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使得外国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遭到歧视。
在长达37页的中国贸易报告中,USTR列出了近两年中美贸易状况,在进口壁垒、国内政策、出口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壁垒、投资障碍、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反竞争行为和其他壁垒共10个方面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报告中也论及当前热门议题,如网络审查及科技政策等,声称这使得外国企业在中国营运遭受到差别待遇;不过当中并未特别论及谷歌议题,而谷歌曾占据去年报告的部分版面。
另外,正值中美为了人民币汇率大打口水仗之际,该报告却未有只字片语提及中国汇率政策。
部分领域仍未放开
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2268亿美元,比2008年(下称同比)减少了412亿美元,美国出口696亿美元,而从中国贸易进口额则为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12.2%,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国。
USTR表示,在中国没有加入WTO前,中国通过高关税对进口贸易进行限制,而从2002年开始,中国显著降低了进口关税,让不少中国企业获得了交易权利,能从事进口贸易,也改善了交易程序的透明性。而且,中国在降低关税、给外资企业更多贸易权利上也做出了改进。
但报告又指出,中国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某些领域拒绝给予贸易权利,造成贸易壁垒。如在电信设备方面,工信部和中国电信曾多次修改政策,不鼓励使用进口设备。
在汽车业方面,中国激励国产汽车发展,鼓励汽车厂商采用国内配件等等,此举降低了厂商进口配件的积极性。
在关税方面,报告指责中国对于国内敏感行业加收高关税,如大型摩托车的关税是30%,大多数视频、音乐播放器等产品关税也几乎是30%。此外,报告还指出,中国海关官员在对一项具体进口分类时有很大自主权,外资企业或许能通过与官员协商,将货物列为低关税物品,从而获益。
在海关估价上,报告认为中国缺乏统一的估价体系,不少美国出口商均反映在港口遇到了货物估价问题。例如不少货物应该根据其交易价格来进行估价,但许多海关官员仍使用“参考价”来估计,导致费用支出提高。
报告指责中国在关税配额制度(TRQ)方面,附加了许多数量型的限制,致使原本可以适用该制度的货物的超出部分要交高额关税。
限制出口壁垒众多
报告称,尽管在加入WTO后,中国逐步降低关税,但在某些稀有材料的出口中,如锑、铝土矿、铟等材料出口方面,中国依然施加了诸多限制条件,例如限制配额,以及提高费用等等。美国去年曾联手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争端上诉到WTO,要求解决该问题。
报告还指出,由于缺乏透明性,导致很难准确考量中国政府给予的出口补助。美国曾表示,中国低价产品在美国获得巨大市场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补助政策。
此外,2009年中国因为301起有关知识产品侵权案例而被高度关注,其中包括低水平的零售批发假冒伪劣商品,高质量的盗版书籍软件等等,美国要求中国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报告称,中国服务业市场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都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中国在一些领域施加了限制条件,使外资企业无法进一步拓展市场。
报告列举了中国在保险业、银行业方面的准入限制。此外,在财经信息服务、电子支付领域、零售业务、快递业务、物流服务、航空航海领域和电信领域等等,美国均认为中国存在诸多障碍,导致外资企业无法顺利进入开拓市场。
报告认为,虽然中国为了兑现当初加入WTO时的投资承诺,已经修改了许多法律法规,但现行的不少法律政策依然让美国“担心”,例如不需要正式请求,就“鼓励”技术转移至中国。
此外,报告还称,中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消除了商业上的不平等,但同时也限制了竞争,导致某些领域基本在巨头手中,几乎是处于垄断地位,例如铁路、电信等行业。报告最后称,中国的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让官员使用法律时有一定的空间,但同时也导致了一定的混乱,企业不知道它们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汇率之争的争议重点已转向“升值时机”
在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渐趋缓和的背后,种种迹象已表明中国将自主提高人民币汇率,而剩下的问题或仅是何时升值、升值多少,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来升值的问题。
在昨晚CCER(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讨论会上,专家认为,人民币汇率讨论应跳出被动反应模式。“人民币有升值的必要,但需形成一揽子工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姚洋认为,首先应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而据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报道,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正研究在下个月(4月)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其中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以及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报道说,中国央行、财政部和商务部已就政策调整逐步形成共识。
博弈进入“消毒”阶段
按照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的分法,中美汇率问题上的较量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海外黑云压城”、第二是“中美口水战”,第三是“美方消毒”,而三步走完,就该人民币升值。
所谓“黑云压城”也即是美国国会频频施压、“不断放狠话”的第一阶段,“中美口水战”则是中国奋起反击,双方高层学者互相论战的阶段。而所谓“美方消毒”则是双方展开初步协商,各退一步,美方公开的表态可能有所软化的阶段。
鲁政委认为,从3月26日国内媒体骤然转变的口风来看,美方已迅速推进到了“消毒阶段”。
可见的是,不论是中美双方官方,还是双方媒体,在近一段时间均说起了“软话”,不再是尖锐的互相指责,转而大谈起了互相协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近日撰文纾缓汇率之争,明确提出中国将继续鼓励进口政策,欢迎外国加大对中国的出口,这一定程度上是对美国鼓励出口政策的支持;美方那边,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反复强调,他对中国的人民币政策抱有信心,中国会按照自身的利益在汇率改革方面继续前进。
更新的一个例子是,美国贸易代表署在其最新送交美国国会的年度报告中,虽然一边在大谈中国出口退税、配额等贸易壁垒的问题,但却独独“漏”了目前最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鲁政委得出的分析结果是,“虽然"消毒"还是初步的,中美协商的层次和范围都还有待提升,但毕竟已开始”。他预计,很可能人民币不得不在5月份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5-7月份)再度重启升值进程。
“晚升不如早升”
其他经济学家尽管并未提出如此明确的三段论,但目前要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已形成共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昨日发表观点称,“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宜早不宜晚。”他说,幅度可控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以及增长与就业的冲击是有限的,且人民币汇率弹性化符合中国长远利益。
他说,当前最可能的选择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日波动区间,实现人民币的渐进可控升值。“既然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大势所趋,那么汇率动得越早,中国政府的政策空间就越大。动得越晚,中国政府就可能越被动,成本也可能变得越大。”张明认为。
但也有反对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昨日称,现在不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最好的机会,“我觉得最好的时机是去年年底,那时候出口开始复苏,经济开始加速。2010年是贸易保护主义年,意味着我们的汇率如果不动,就会很被动。”他认为,现在做汇改,主要任务不是升值还是贬值,主要是改革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由市场决定的机制。盯住一揽子的货币和浮动汇率。现在的人为因素很大。”
在改革方面,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改革基本取向应该是"脱钩换锚",与美元脱钩,转而盯住因应我国经济发展动态调整的国内一揽子商品。”
重估人民币币值
早报讯国际知名投行高盛昨日表示,中国可能早于市场的预期,在未来3个月内重估人民币币值。高盛还把对3个月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的预测值由之前的人民币6.83元调低至人民币6.74元,把6个月期NDF预测值由人民币6.83元调低至人民币6.66元。高盛表示,鉴于通货膨胀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不断加剧,人民币较快升值可能令中国从中受益。
高盛补充称,中国最有可能把美元/人民币的每日波动幅度放宽:围绕中间价的波动幅度由目前的上下各0.5%放宽至1%,并逐渐调低美元/人民币的中间价;此外中国仍可能象征性地一次性小幅重估人民币汇率,但是他们认为中国令人民币大规模升值的可能性仍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