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受宏观经济持续回暖影响,全省工业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性快速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恢复至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从重点工业行业运行看,大部分行业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煤炭、钢铁、机电行业继续保持稳步运行。
在山西省主要支柱产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当前,全省焦炭产业形势稍有好转,但仍在奋力爬坡挣脱泥潭阶段,身处煤炭、钢铁的上下游夹缝中,焦化企业经营困难,还没有摆脱亏损状态。
焦企受价格低位运行和成本压力上升的两头挤压,限产40%,生产经营困难
省内焦化专家指出,考察当前的焦炭产业,两个背景无法忽略。一是山西焦炭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1998年,山西省焦炭产量5701万吨,占同期全国焦炭产量的44.47%。10年后的2008年,山西省焦炭产量8048万吨,占同期全国焦炭产量的25.78%。2009年,山西省焦炭产量7649万吨,占同期全国焦炭产量的22.17%。
二是全国焦炭产量呈增长趋势,山西省焦炭产量下降。2009年,全国焦炭产量3.45亿吨,比2008年增长10.5%。同期,山西省的焦炭产量由8048万吨下降为7649万吨,下降5%。这一方面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山西省在控制焦炭产能淘汰落后方面有了一定进展。
今年一季度,山西省焦炭产量为1985.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97.1万吨,上升33.4%。综合比较,一季度焦炭产量同比、环比上升;出省运量同比、环比上升;焦炭价格基本持平;行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同比减亏。
就当前而言,焦化行业企稳向好的基础并不稳固。今年2月,全省焦炭产量633.4万吨,同比增长23.4%,焦炭价格当月上升50元/吨,达到2000元/吨。从2月份开始,焦化行业的经济运行指标开始回暖,但基础仍很脆弱。首先,焦煤价格上涨,挤压了焦化企业的利润空间,今年1月份焦煤进口价格达到1530元/吨,引发了国内焦煤价格上涨,省内从2月初开始对焦煤价格上调100元/吨-180元/吨;其次,焦炭价格和钢材价格无法做到亦步亦趋联动跟进;再次,山西省焦化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力还不够强。
目前,省内焦化企业遇到三大问题,一是焦炭价格恢复增长缓慢,今年以来,煤电油价格大幅上涨,下游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突出表现是山西省的钢铁企业所需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推升山西省钢铁企业运营成本。在此前提下,虽然钢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但留给焦炭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二是煤源紧张,炼焦煤供应不足,省内的焦化企业基本按40%的幅度限产,4月份,山西焦化集团焦煤实际用量只能达到需要量的60%左右。加之,省内焦煤价格比外省的价格还要高,很多焦化企业迫于省内焦煤量少价高,不得不寻求省外煤源,山东、河北、新疆、青海等地的焦煤在山西省都有销路。三是焦炭企业亏损经营,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焦化企业亏损2.46亿元,焦化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多居高不下,能保持微利经营的仅是少数企业。焦化企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呈现出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和成本压力上升的两头挤压,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推动焦化行业"整合重组",解决产能过剩、市场萎缩、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5月份,省焦化行业协会提出焦炭指导价为2050元/吨,较4月份每吨上涨了100元。对广大焦化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个难得的好消息。从今年1月份开始至今,省焦化行业协会先后4次调整焦炭指导价:由1月份的每吨1950元调整到现在的每吨2050元。
省焦化行业协会给出价格调整的原因是,由于煤源紧张、煤价持续上涨,焦炭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焦化企业普遍亏损,部分焦化企业吨焦亏损高达200元。从省焦化行业协会上调焦炭指导价的原因中不难看出,下游钢铁企业经营情况好转、采购量增加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来自上游不断上涨的原料炼焦煤的压力。
在省内焦化企业看来,当前焦化行业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调控和支持,核心是解决产能过剩、市场萎缩、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焦炭需求,帮助焦化企业开拓市场,沟通钢铁企业与焦化企业之间的联系,稳定销售渠道,扩大焦炭销量。组织焦化技术管理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管理服务,帮助亏损的焦化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提高焦化企业的运销服务水平,确保焦炭的正常生产、运销。
推动焦化行业 "整合""重组",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等政策,培育和推动焦化企业以兼并、重组、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组建大型焦化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施 《焦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压缩焦炭产能,理顺焦炭市场秩序,采取限产措施,调整供需关系,维护焦炭价格,维护整体利益。
推动 "煤焦联合""焦钢联合",延长产业链,增加抗风险能力,引导省内焦煤生产企业参股焦化企业,推动焦化企业参股焦煤生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