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近几年在实际工作上的停滞引起了业界的质疑和困惑,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王强日前少见地在某公开论坛上露面,详细阐述了对于电改路径的看法。王强表示,全面推进电价改革的条件也已经成熟, “十二五”电力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输配电价改革,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
改革为何“没动静”?
近几年,业界纷纷对电改停滞议论纷纷,电监会在推动电改上的尴尬境地也屡见报端。王强表示,“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其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公众看得见的部分,包括主辅和主多的分离、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的解决、优化调度方式等。但是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看不见”的工作,包括输配电体制改革和农电等,“这些改革复杂而关键,政策部门一直在研究制订方案,以便适时试点推进。”他说。 “农电改革试点方案已经完成,这是由电监会牵头做的,下一步,发改委还将牵头制定农电改革的总体方案。”王强说。他表示,主辅分离和主多分开的工作年内可以完成。而经过“十一五”的充分准备,电价改革全面推进的条件也趋于成熟。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电力改革中途,许多困难和问题较为突出。首先,改革进展仅是阶段性的,有些改革措施缺乏有效衔接,后续改革动力不足,跟进缓慢,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脱节,关键领域改革推进力度不够。 这种情况下,电力建设与运营、电源发展与电网发展、输电网、配电网发展、城市配电网与农村配电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更加突出,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存在新的隐患,农村电力发展不能适应城镇化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而这也对上游产业影响很大,煤电矛盾、电力与高耗能产业发展的矛盾冲突在加剧,大量电力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发展能力削弱。 国务院研究室公交贸易司司长唐元也在指出,最大的问题是电价机制不顺,扭曲的电价机制让整个行业处于一个全面亏损的状态。首先,这样一个定价机制完全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机制。第二,这样的电价机制没有考虑全成本,没有考虑能源资源稀缺程度。“比如说水电价格,在广西龙滩水电站上网电价不到2毛钱,这个核算只考虑它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实际上,移民问题、生态环保问题、航运问题等一些必须考虑的社会成本却没有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法规建设滞后,政府在能源战略、规划、科技进步方面的主导地位相对弱化,电能交易双轨并行,计划与市场、垄断与竞争的深层次矛盾表象化,电力监管难以到位,厂网关系、输供电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电体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如何破题?
针对目前电价改革中的这些问题,王强重点提出了输配电体制改革和农电体制改革两个方面。“首先,以输配电价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电价改革,加快理顺电价形成机制”他说,“与之相应的是连带着对于电网的改革,适应新能源和城乡配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改变电网运营和赢利模式,统筹推进输配电体制,调度交易机制改革。” 王强在这次会议上并不认同输配电价改革“输配不分开没办法搞”。他认为,“输配不分开照样搞,前提是要确定电网的赢利模式是什么?如果定位为电网不能参与买卖,只是输电和配送电企业,即相当于运输和物流企业,输配电价和市场价格高低无关,把这个环节确定为自然垄断,盈利不受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影响,那么'十二五’是可以推进这方面改革的。” 王强认为,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快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理顺农电投资和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机制,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 此外,王强还认为,深化电力企业改革,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发电、配电企业,加快形成合理的市场主体结构。“当然,配电企业投资的放开必须与输配电体制改革相配套。”王强对本报记者说。 唐元也认为,首先要理顺电价。第一是终端销售价格,应该随全社会的物价指数水涨船高,要进行联动。第二,上网电价要引入竞争机制,不要几年不变,终端电价要和上网价格联动,或者可以每年定一个3%—5%的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