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的国贫县,如今的国家第一产煤大旗,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当地的城市建设,改善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移民新村的新生活
大塔村是准格尔旗一个资源型移民村,村民原来居住的地方属于伊泰集团的矿区。2000年以后,随着煤炭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居住在矿区的老百姓涉及到了移民问题,而移民后,老百姓过上了自己想也想不到的生活。 记者在准格尔旗大塔村看到,这里崭新的楼房、假山、喷泉和独特设计风格绝不亚于城市。大塔村的陈副支书向记者介绍,大塔村的村民在移民过程中都获得了几十万到上百万的移民补偿,有了钱的村民在生活质量方面也是有了大大的提升。村民们除了拿出部分移民款购置房子、车子以外,还有一大部分结余。手头宽裕的村民就到薛家湾买房子,做起了小买卖,生活过得不亦乐乎。 在大塔村虽然所有的村民居住的都是楼房,但是物业费、取暖费等一切费用都不用自己出,而且还有24小时热水供应。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大塔村这样的移民村在准格尔旗就有10个,其中包括3个市级示范村和7个旗级示范村。
真正实现机械化作业
神华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是一家国有大型露天煤炭开采企业,设计年产原煤2000万吨。 在神华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集结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产煤机械。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最现代产煤机械的博物馆。 在40多平方公里的生产场面上,很难见到徒步的工作人员,这里早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神华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马书记介绍:“在我们这里,只要两个人就可以完成每日10万立方的挖运任务。我们这里员工的工作只是进行机器的操作、维修和检修,工作强度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一般的检修和维修还是在白天进行,因为大型机器的检修、维修的照明主要依靠日光,生产一般是在晚上,这样一来,我们的生产事故几乎为零。”
世界上的“第三大湾”
过去的准格尔旗,水土流失占总面积的92.5%。人民生活极度贫困,被国内外专家界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国家级贫困旗县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城市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准格尔旗政府驻地薛家湾目前城区总面积1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1.2万人。由准能生活中心区、地方行政中心区、银泽区、南山片区和东部工业区5个部分组成。 当华灯初上,美丽的夜景很难让人看出这只是一个旗政府所在地,现在的准格尔旗人自豪地说,“世界上有三大湾,台湾、海湾、薛家湾”。
三次大整合
从1998年的576座煤矿到2007年的126座煤矿,从粗放的少量生产到规模化的机械化作业,准格尔旗煤炭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年产原煤1亿吨的目标无疑让准格尔旗成为中国第一产煤大旗。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1998年,准格尔旗就通过整合后保留了576座大中小煤矿,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煤炭大整合。 2005年,准格尔旗迎来了第二次大整合。整合后,准格尔旗的煤矿由原来的576座关停合并成135座。2007年,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政策的不断调整,要求对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进行关停和整合,整合后,准格尔旗一共保留了煤矿126座。在这126家煤炭企业中,60%以上的煤炭企业采用综合开采的方式开采,30%煤炭企业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开采,只有10%的煤炭企业采用普通开采的方式进行开采。“像准格尔旗煤炭业的这种格局是煤炭改革的必经之路,过去那种粗放的开采方式回采率只能达到20%,国家进行技术改造,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回采率,提升安全系数。现在准格尔旗的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回采率全部达到70%以上。”准格尔旗煤炭工业管理局总工程师武永华说。 武永华向记者介绍,“整合后所有准格尔旗的煤矿全部按照国家要求达标,其中包括国有煤炭生产企业2家,设计年生产能力4000万吨,新建井口18座,设计生产能力4760万吨,单井保留原有井口47座,资源整合井口59座,设计生产能力可达7230万吨。” 煤炭业的三次整合,让准格尔旗迎来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