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在5月18日正式启动了总计100万千瓦的首轮海上风电招标工作。知情人士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据他所知,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购买了40多份标书。 据了解,本轮招标的投标人需有中资或中资控股身份。但对风电设备的供应商没有内外资限制。
20多家企业参与竞标
5月18日已启动的首轮海上风电招标,2个近海风电项目设在江苏滨海、射阳两处,各装机30万千瓦;两个“潮间带”项目位于大丰和东台,各20万千瓦。 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鹿浩说,有些投资人可能会每个项目都投一遍,因此批次可能是40多个。记者已向招标委托方确认,每个项目确有十多个标书购买者。而前述知情人士称,参与投标的有20多家公司。 本报曾报道,已有意向投标的企业包括华能、中广核、神华等。国资委网站近期披露,国电龙源、中电投、中国风电、大唐、国电电力等投资集团也购买了招标文件。 知情人士透露,与今年6月启动的“西部6省280兆瓦光伏项目招标”不同,海上风电的标书购买者要先与招标委托方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才能拿到价值2万多元的招标文件,投标人上交标书的截止时间在9月初。 招标方也规定,投标人必须是独立的法人,既可单独投,也可以是联合体。但不管何种形式,投标人需为中资或中资控股(持股50%以上的股权)的中外合资企业。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分析说,要求中资企业投标,可能与“海上”这一特殊地理属性有关。 这次招标项目的另一重要限制还在于,投标人要有在建或者已建成的风电场,而且这些风电场的容量要等于或者高于所投项目的规模。简单来说,就是投标人需要是有经验的风电运营商。这个限制,可能把不少有意参与风电场,但无经验的民营企业挡在了门外。
风机厂商自由选择
中广核一位内部人士称,海上风机机组的功率最好还是要大一些,“因为海上的吊装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高。一个3兆瓦的风机虽然和2个1.5兆瓦的风机发电量一样,但3兆瓦的风机运行、维护成本,要比1.5兆瓦的少很多。” 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总裁郑建华告诉本报,国际上做得最好的海上大型风机厂商是西门子,在这方面国内风机企业刚起步,“另外,这轮海上招标也规定,风机厂商要有(海上)风机的运行业绩,符合该规定的风电设备企业,在国内应该不多。” 上海电气集团的另一位高层则表示,首批招标对风电设备厂也有规定,即要有100台的兆瓦级风电运行业绩,同时参与投标的风机类型,也要有1台是在运行的。另外,投标机型需要是2兆瓦(及以上)的机型。 郑建华表示,上海电气研制出了截至目前国内最大的风机机组——3.6兆瓦风机,该风机今年5月20日顺利通过地面联调并网满负载发电试验,在8月初将实现并网运行,符合相关规定。而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都有2兆瓦以上的风机产品。 汪刘胜也提醒说,国外企业的风机价格要比国内高出10%到20%,从风电场的投资回报率来说,投标人选择国内的产品做配套,可能更合算。 众多接受本报采访的投资方也估计,中标价至少不会低于目前陆上风电场的电价。但他们也认为,仍不排除超低价的出现。目前,内陆四类资源区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