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年的时间,汇集清洁柴油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及SUV、轿车整车生产的大型现代化汽车工业园区——华泰汽车工业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9.52,-0.03,-0.31%)市的康巴什新区迅速崛起。
近年来,该市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加速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煤炭资源利用实现了开采方式由“小、散、乱”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由原煤输出向就地转化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转变;由煤炭一业独大向发展非煤产业,构筑多业支撑转变。
煤矿整合:改变小、散、乱,实现规模化
鄂尔多斯市的“起家”,靠的是富集的煤炭资源。全市8.7万平方公里土地下面,70%的地方蕴藏着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1600多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占内蒙古的一半以上。
乌金滚滚财富来。伴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能源日渐旺盛的需求,一时间,鄂尔多斯市出现大大小小的煤矿1900多座。
问题由此产生,形成小、散、乱的煤炭开采格局,近一半的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小于10万吨;90%以上的煤矿未实现机械化开采,回采率只有30%左右;遍地开挖,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煤尘飞扬,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设备工艺落后,存在安全隐患。
“煤炭开采为许多人带来财富,也为鄂尔多斯市带来可观的GDP和财政收入。但绝不能搞掠夺式开发,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合煤炭资源。2005年,鄂尔多斯市开始实施“提高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三年攻坚战”,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矿单井规模,提高机械化开采程度,提高回采率,改善安全装备。
几年来,通过对煤矿的整合重组,鄂尔多斯市共关闭地方小煤矿1625座,全市地方煤矿减少到276座,全部实现正规化、机械化开采。如今鄂尔多斯的许多煤矿,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道景观。
在位于伊金霍洛旗境内的上湾煤矿,井下综采面高度达到五六米,巨大的采煤机长臂滚切入厚厚的煤壁,煤浪倾泻而下,再通过传输皮带把煤输送到地面,直接运到洗煤厂。如果不下矿井,在这个煤矿的地面上,难得一见黑乎乎的煤炭。上湾煤矿年生产能力为1250万吨,是世界第一个千万吨级综采工作面。全部采煤程序均采用自动化装备,一个班只需七八名生产工人。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集控室,电脑大屏幕上井下装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全部生产过程及设备控制均可以在地面调度室完成。
现在,鄂尔多斯市的煤矿回采率提高到80%以上,单井年产规模从平均9万吨提高到72.5万吨,并建成了一批年产千万吨级煤矿,其中包括年产2000万吨的布尔台煤矿及年产2000万吨的神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全市24户重点煤炭企业产量占到全市产量的70%左右。
煤矿减少了,但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鄂尔多斯,煤炭产量却稳步提高,2005年产煤1.5亿吨,2009年达2.6亿吨,成为我国产煤最多的地级市。
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前不久,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期工程,在达拉特旗工业园区开工。这是鄂尔多斯建设的又一大型煤化工项目。
采煤、卖煤,属“粗放经营”。鄂尔多斯人把目光投向煤炭的就地转化增值和深加工——“煤从空中走”(发电)、“煤从管道走”(煤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据介绍,把煤炭转化为电力,产值可以增加8倍,而把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产值则可增加20倍!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发电厂,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首批重点项目和内蒙古实施“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的重要电源点,现投产发电机组总容量达到318万千瓦。火力发电是鄂尔多斯的一大产业,2004年,全市发电量为191.4亿千瓦时;2009年,达到435.7亿千瓦时,电力生产和供应实现增加值83.5亿元。
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通过深加工,把煤炭变成化工产品,使鄂尔多斯迅速崛起又一大产业。鄂尔多斯的目标是“不当煤老大,当煤化工老大”,构建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神华集团承建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厂区气势壮观。该项目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总投资123亿元、设计年产油品108万吨的一期工程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建设,并于2008年底开始试车,生产出合格的石脑油和柴油等目标产品。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试车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直接液化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家。
在达拉特旗,正在建设之中的亿利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计划投资500亿元。整个园区按“煤—煤矸石发电—精制盐—离子膜烧碱—PVC—工业废渣制水泥”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设计布局,可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神华集团108万吨煤直接液化、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新能能源公司年产60万吨甲醇及40万吨二甲醚、久泰能源公司年产100万吨甲醇及10万吨二甲醚大型煤化工项目。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委托有关部门编制5000万吨煤制油基地规划,最终目标是把鄂尔多斯建成中国的“西部大庆”。
未雨绸缪:摆脱资源依赖,追求可持续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加大力度提升传统服务业,打造城市商圈及六大专题物流园区和装备制造基地等。东胜区的主导产业,全部是非资源型产业,但创造的效益却非常可观:2009年,东胜区GDP达到507.4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03.74亿元。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不少资源型城市最终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鄂尔多斯市不能重蹈覆辙,他们未雨绸缪,提前启动发展非煤产业,作为煤炭产业的接续替代产业,变一煤独大为产业的多元支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以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在鄂尔多斯已渐成气候。
内蒙古伊泰集团已建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是全国首个太阳能聚光光伏科研示范并网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05千瓦。此项目应用数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比普通平板发电机组高3至4倍,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东胜区传祥生活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应用“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通过处理城市垃圾产生的沼气发电,目前已达到了日处理400吨城市生活垃圾、200吨粪便、50吨餐厨垃圾和50吨污泥的能力,这些垃圾产生的沼气,可供500千瓦机组发电。
5月17日,奇瑞汽车公司总投资200亿元的新的汽车生产基地在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设。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2007年初开始建设,重点发展汽车整装及零配件生产、煤炭机械、工程机械、风能及太阳能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环保设备、高新材料加工、电子信息及光伏产业等。
今年,鄂尔多斯市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中,单纯资源开发项目所占投资额不到7%,更多的资金投向农牧业项目、物流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等非资源性项目。
目前,鄂尔多斯正加快建设10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高水准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创意设计园区。同时部署建设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
鄂尔多斯市在发展各项产业过程中,坚持环保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2009年万元GDP能耗下降至1.688吨标煤,全市有6个园区(企业)被列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黄河环绕鄂尔多斯市728公里,鄂尔多斯企业却没有一处向黄河排放污水。2009年4月,鄂尔多斯市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伴随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鄂尔多斯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150亿元和15.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61亿元和365.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