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高额双反关税。此前的7月中旬,部分钢材(4359,-28.00,-0.64%)的出口退税也被取消。业界人士指出,这双重压力将迫使钢材出口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钢材是典型的‘两高一资’产品,要以满足内需为主,适度参与国际竞争。”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说。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分析处处长黄国华认为,低附加值的钢材出口不但效益不高,还把大量污染留在国内,因此是关税政策调控的重点。
统计显示,国家从7月中旬起取消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的措施目前已收到成效。6月份我国出口钢材562万吨,7月回落至455万吨,8月更进一步降至280万吨。与此同时,钢材的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在美国商务部宣布终裁结果之前,墨西哥、俄罗斯等国也对我国的钢铁产品设置了贸易壁垒。
在这双重压力下,钢材出口何去何从?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张祥国说,尽管阻力重重,但2010年宝钢仍将按照不低于10%的产量比例安排出口。坚持这个出口比例的原因,一是接受世界最苛刻用户的检验,提升公司国际声誉;二是发现和满足早于国内钢材需求3-5年的国际消费趋势,引领尖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鞍钢的情况与宝钢类似,我们都在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鞍钢国贸公司出口部部长闫东表示。为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当地生产当地供应是一个重要选择,宝钢表示正在进行“海外钢铁及加工中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鞍钢已先行一步,于15日签署了在美国投资办厂的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