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复杂的环境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仍将是我国难得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我国经济在取得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这将进一步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提高钢铁工业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可持续性。
从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市场无序竞争和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等诸多压力和挑战看,“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联合重组、科技进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快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型钢铁工业发展道路,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钢铁工业应优先加快品种质量、产业链、节能环保、联合重组和布局调整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加快技术进步,解决高端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钢铁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的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钢铁企业首先要围绕下游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其次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能够长期稳定,持续不断地为下游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第二,加快产业链建设,确保产业安全高效。对上游资源而言,我们要加快全球优化布局;对下游用户而言,我们要积极与用户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长期稳定的海外铁矿、焦煤、锰矿、铬矿等资源基地,形成多元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资源战略保障供应。同时要加快与进口资源相对应的海运保障体系,确保海运的及时畅通和高效的海运竞争力。
第三,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企业要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第四,加快联合重组,促进有序发展。
钢铁工业应进一步实施大型优势企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继续推动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培育形成3至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至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
第五,加快沿海建设,优化钢铁布局。我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应遵循加快沿海、沿江适度发展和内地控制的布局原则,内地控制也不是说内地不发展。要坚持调整布局与控制总量和兼并重组相结合,与技术改造和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逐步推进沿海布局和内陆中心城市钢厂搬迁,推动产业科学发展、合理布局。
对于部分地区钢铁产能过剩严重的地区,一定要下大力量,严格控制产能的盲目发展。通过布局调整,力争使我国沿海沿江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左右,形成结构合理、物流顺畅和与市场资源环境相适应的钢铁工业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