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经济分析人士近日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中国正在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这有利于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相机抉择、科学调控。
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为了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向好的势头,中国不会轻言全面“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将相机择策应对危机的后续影响。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本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显然,经济社会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是中国货币政策回调的主要原因。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6%。根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全年可能增长9.5%。
中国10月份的CPI数据同比上涨了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并创25个月新高。多数分析人士预计,今年11月份CPI将继续上扬,而明年上半年CPI很可能达到4%以上。
“无论是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还是出于抑制通胀的需要,中国的货币政策都需要适度调整和转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说。
他认为随着明年中国通胀趋势可能进一步蔓延,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将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微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