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健康产业,在蓟县有一个3000亩地的健康园,要把传统中医继承发扬开来!”如果没有别人的打断,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的慷慨陈词恐怕不会草草收尾。 也没人会想到,拥有450万吨钢铁产能,多年蝉联天津民企百强首位的荣程钢铁,其掌门人会在钢铁大会上做这样“跑题”的公开发言。
张祥青的“跑题”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国际金融危机时,他高血压、心脏病全犯上了,最终还是中医救了他,病愈之后就随身带着竖版中医医书,于是“从医”成了这位“钢铁大亨”新的事业选择。 然而,病史并非张祥青选择转换发展跑道的唯一诱因。钢铁,这个让他实现财富积累并凝聚多年心血和汗水的行业,近几年来让他始终开心不起来。 张祥青1991年从做废钢生意起步进入钢铁业,1995年转做实业,1998年在唐山成立炼钢厂,开始了他和钢铁近20年的缘分。这段缘分近几年走得并不顺遂,先是2010年荣程被牵连进力拓受贿案;今年,在钢铁业最挣钱的9月,张祥青的起家之地——唐山合利钢铁厂又因“拉闸限电”被迫停产;再加上钢铁业近年来因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利润率低下,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给未来钢材需求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张祥青感到在钢铁业里发展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 “外矿要我们签运输长期协议,我们就得签;要我们改到岸价,我们就得改;说2009年没有谈出价格不退预付款,我们就只能忍了……”在张祥青看来,中国钢铁业就像砧板上的肉一样任国外三大矿商宰割,留下的只有微利的生存空间。 在外矿步步紧逼的“外患”之下,国内钢铁业尤其是民营钢厂的经营环境更是“内忧”不断。从关闭民营钢厂进入铁矿石谈判小组的“大门”;到国有大型钢厂放任长协矿涨价,在现货市场倒卖长协矿;再到诸多限制发展的政策出台,制衡民营企业产能扩张及寻找出海口;然后是限制钢材出口,堵住民营钢厂的出口市场……凡此种种,在张祥青看来都是中国钢铁业内部相互算计的乱象。 而钢铁业的盈利水平甚至可以用可怜来形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只有2.8%,低于工业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如果扣除投资收益54.94亿元,实际上钢铁企业的钢铁主业利润只有638.45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2.58%。以目前进口铁矿石的市场价172美元/吨计算,几乎没有一家钢厂能够挣钱。按照张祥青的话来说,是被人卡着脖子生产。要比别人更节能、技术水平更高、产品质量更优,需要钢铁老板们不停地投资再投资,对这桩永远被别人牵着走的买卖,张祥青感觉有些吃力。 该做什么?发出如此疑问的不止是张祥青一个人。“弃钢从医”的他只是国内众多钢铁老板中的一个缩影。 河北一家民营钢厂老板在9月的“拉闸限电”期间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厂子规模已经比较大,但国家严厉的政策仍让他觉得很危险,并已经开始考虑转型。多年的钢铁业情结让他没有像张祥青那样选择如此大跨度的转型,而是向钢材深加工及钢铁下游延伸。目前,该公司在曹妃甸已经拥有4个项目,包括钢结构产品、木材等。“现在,我是一只脚迈进了建筑业呀!”这位民营钢厂老板如此表示。 华中一家钢厂负责人则表示,厂里准备挪出一部分精力做钢材物流项目。现在做钢材根本赚不到钱,做物流是为了减少综合成本,再加上配套的深加工项目,才能把利润提高一点。实际上,从生产到物流,这家钢厂是企图变单纯的制造商为制造商+贸易服务商。 “要提高集中度,更要留住好企业、好企业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领导在谈及“十二五”期间钢铁业提升集中度的目标时提醒到,不能让集中度这个简单的数字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实力增强的教条指标。“在铁矿石每吨30-40美元时,敢于签订10年长期协议的企业,事实证明是有远见的企业,在提升集中度的过程中,离开的都是这样的企业,合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