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抑制货币信贷盲目扩大
针对昨日有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于近期召集主要银行开会讨论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试图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知情人士昨日向早报记者透露,上述新的信贷管理体制确实正在研讨中,但在短期内也即在明年实施的可能性较小。
至于2011年的信贷管理,在明确信贷增量需较今年有所回落的大前提下,据了解,央行已于日前通过了一份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方案,通过动态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探索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把好信贷“总阀门”,这一做法将明显区别于目前直接“限贷”、“停贷”的管理方式。
“市场化”调控须渐进
明年或仍有信贷目标
据报道,央行于近日召集主要商业银行负责人开会讨论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央行将尝试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同时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
有市场人士分析,如果该举措得以实施,意味着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目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将更加频繁。综观市场人士评论,普遍对此持欢迎态度。
不过,针对讨论的新信贷管理体制的效果,业内人士却还有一定质疑。
“就好比西医和中医,实际上行政调控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而依据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的效果,需放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才能看到。”一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昨日说。
“我们的市场不靠行政调控恐怕不行。”另一位国有大行的业务负责人也如是直言。
事实上,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中国央行顾问周其仁(博客)昨日曾表示,中国或许会将取消年度银行贷款配额作为长期改革计划的一部分,但仍很可能设定明年的放贷目标。
动态调整差别存准
降低商银贷款增速
不过转变或许也已开始。
早报记者昨日获悉,央行总行行长办公会议已于近日通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方案,计划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引入宏观审慎架构,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上述方案尚在最后修改阶段。
可查的资料显示,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制度,当时由于考虑到各商业银行改革和处在财务重组的不同阶段,因而对审慎的把握不一,将贷款总量调控和个体风险结合起来。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盲目扩大。
而此次再度特别强调宏观审慎管理架构下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根据方案,在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缴纳标准时,将会参考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经营规模、关联性和替代性,以及其主要经营指标和监管风险指标差别化收缴,“凡是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就要多缴存款准备金,且多缴的存款准备金利息适当降低直至为零”。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简单地理解,即如果商业银行大量放贷或者出现风险明显提升等情况,就会被施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这样的市场化手段,央行可以兼顾微观和宏观,调控信贷总量。
“2011年各行新增信贷总量和信贷增幅都要比今年有所回落。凡是已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如果仍难降低信贷增速,则会考虑通过加大执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力度,包括降低准备金利息等手段解决。”早报记者获悉,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胡晓炼曾如此明示。
有意思的一点是,和行政化的手段相比,市场化的手段效率或许并不差。
“降低贷款增速仅仅依靠去年的行政控制远远不够,因为商业银行会绕开规模控制”。在上述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胡晓炼曾如是说。(来源: 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