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前不久公布的消息表明,内蒙古2007年水泥、焦炭、铁合金、电石等10个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计划已全部完成。2008年,内蒙古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加快。内蒙古社科院一位研究者认为,淘汰落后产能实质上是一场利益博弈,2008年淘汰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看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
依托丰富的煤炭、硅石、铁矿等资源,2000年以来,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600295行情,股吧)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地铁合金、电石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生产、出口基地。铁合金、电石行业能耗高、污染大,每吨电石的电耗在3000千瓦时左右,每吨铁合金耗电量少则几千千瓦时,多则1万多千瓦时,生产过程中还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粉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较大。
2007年,内蒙古电石、铁合金行业实行了限量配额生产措施,全年电石、铁合金行业的总产量分别限制为500万吨和300万吨,用完当年配额的企业将被停止电力供应,单位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得分配配额。在继续控制并逐步压缩电石、铁合金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总量的基础上,去年内蒙古还分别关闭铁合金、电石企业57户和5户,分别淘汰铁合金、电石落后产能27万吨和10万吨。
据内蒙古经济委员会主任牙萨宁介绍,按照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近年来内蒙古对水泥、炼焦行业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去年共关闭水泥企业17户、产能142万吨。同时,在2006年淘汰612万吨焦炭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去年再关闭焦炭企业75户、产能460万吨。
近年来通过关闭、淘汰、整合等措施,内蒙古地方小煤矿大幅减少,30户重点企业煤炭的产量比重已超过80%,煤矿安全水平也大幅提高。经过三年多的清理、整顿,至去年底,内蒙古地方煤矿已压缩至457处,累计淘汰的煤炭产能达4600多万吨。
目前,内蒙古单井生产规模已由前些年的8.8万吨增至67万吨,单产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神华、伊泰等30户重点煤炭企业年产量达到2.9亿吨,占全区煤炭年产量的82.9%。煤矿安全水平大幅提高,百万吨死亡率从2002年的1.45降低到0.16,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按照《内蒙古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意见》提出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达不到国家准入标准的小电厂(小发电机组)、小钢铁、小水泥、小炼焦、小有色等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淘汰。
在各地具体执行过程中,虽然也强调依赖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是强制性关闭似乎更能在短期内奏效。
2007年12月22日,包头市九原区环保、公安、电力、工商、经贸、发改、安监等15个部门联合执法,对该区工业园区内鑫宇、恒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炼铁高炉实施强制拆除。据了解,此次九原区大规模强制拆除炼铁高炉的范围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13家企业的23台炼铁高炉。当时的情况是,除3家3台自行拆除和2家2台部分拆除外,其它8家18台未按时限要求自行拆除。在随后的几天中,九原区还对哈业胡同镇辖区内十几台炼铁高炉进行强制拆除。
据了解,在各地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中,一些行业由于市场淘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主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政府把这项工作的主要推力寄希望于强制执行。而强制执行实际上体现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利益博弈还体现在: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旗县,为了当地的GDP和财政收入而有意无意地保护“落后”。
内蒙古清水河县高耗能、高污染小企业较为集中,县区环境一度恶化。近年来,清水河县以牺牲每年3000多万元财政税收任务为代价,痛下决心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不达标的41家企业,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实际上,不仅清水河县,在其它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县市都存在财政减收的压力,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积极性和进度。尽快建立退出补偿机制
2008年是内蒙古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十一五”目标的攻坚之年。
今年,内蒙古计划将“十一五”期间淘汰铁合金产能60万吨、电石120万吨的目标分别调整为铁合金100万吨、电石200万吨,其中2008年力争分别淘汰铁合金产能60万吨、电石产能20万吨。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内蒙古2008年计划再淘汰水泥产能120万吨,力争到“十一五”末,使累计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达到550万吨。
同时,内蒙古还将继续强化焦炭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争取今明两年再淘汰焦炭落后产能460万吨。根据规划,今年内蒙古还将继续优化煤矿生产布局,力争全年再压缩小煤矿40处、产能600万吨。在去年已关停、淘汰小火电机组103.8万千瓦的基础上,今年内蒙古计划再压缩小火电装机容量45万千瓦。
为顺利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今年内蒙古财政安排4000万元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相配套使用,并继续安排1.2亿元对淘汰落后产能造成地方财政减收给予转移支付,逐步建立起退出补偿奖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