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
●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7年的19.4%提高到2010年的72%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显现,三市GDP占全省的43%,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
●“千里湘江碧水行动”启动,湘江流域共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017家,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
●长株潭三市成为全国唯一实施同号并网升位的城市群,“三网融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省“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三网融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株潭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核心增长极作用显现;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3年前,长株潭城市群获批 “两型社会”试验区。3年来,省委、省政府紧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胆“先行先试”,勇于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编制“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先后出台70多个法律法规、条例等文件,包括绿色电价、分质和阶梯水价、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财政生态补偿等一系列“两型”试验区的制度设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城乡统筹等十项重点改革取得突破。长株潭一体化融城的速度加快,芙蓉大道、长株高速等城际干道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地铁、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进展顺利。长株潭通信一体化成功实现并网升位,并成为全国唯一的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群,公交一体化也正在组织实施。随着长株潭试验区建设第一阶段任务的完成,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3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40.6%提高到2010年的43%。
立足科学发展,绿色成湖南发展关键词。针对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对落后与过剩产能坚决关、停、并、转。洞庭湖综合整治、“千里湘江碧水行动”等一批重大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洞庭湖区关闭234家小造纸企业,局部水质由V类、劣V类上升至Ⅲ类;湘江沿岸八市关停污染企业1017家,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7年的19.4%提高到去年的72%。此外,湘西“锰三角”、株洲清水塘等地区的污染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省共组织实施785个重点节能项目,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以上。全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累计分别下降12.81%和10.72%,完成目标任务的142%和106%。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为保护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对525平方公里生态绿心实行保护利用,其中1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实行禁止开发。着眼于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将湘江综合治理、两岸景观建设同新型镇化建设紧密结合,沿江61公里防洪堤和72公里沿江景观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此外,全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得到加强。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57.01%,森林蓄积量达到4.02亿立方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型”产业加快发展。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纷纷落户。3年来,长株潭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469亿元增至81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从1001亿元增至1919亿元。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设,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09年,长株潭3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1.24倍和1.28倍。长沙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