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或高达23% 银行普遍“喊紧”
央行调控流动性所能采取的货币政策无非就是央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短期央行对于吸收流动性的作用有限,中长期央票的发行量则有限;而利率调整的决策机制非常严谨,央行无法自主决定。因此央行想要在短期内对流动性调控达到快刀斩乱麻的效果,那么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最有效的手段”
20%,这是最新的中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需被冻结的流动性比例,但这是准备金率上调的终点吗?
3月28日,《国际金融报》记者综合多家券商、银行观点发现,多数专家均认为,年内存准率还会上调,加息也将继续进行。大多数分析师认为,“4月将是一个实施紧缩政策的敏感月份。”
继续上行
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在上周五所要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约为3600亿元人民币。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加力,上周净回笼资金1030亿元,至此央行一周内累计“抽血”达4630亿元。不过,从银行间拆借市场的表现来看,银行在经历大“抽血”之后似乎并未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自3月23日至3月25日,银行间拆借市场的隔夜加权平均利率和7天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连续出现下滑。
“之所以在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之前,同业拆借利率表现平稳,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多数银行普遍对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有预期,也提前准备了一定的资金。另外银行目前的确尚有多余流动性存在。”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上调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到年底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3%甚至更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仍存在上调空间。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很难确定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会达到的确切点位,银行本身的资金回笼程度以及央行对银行资金充裕度的判断等因素都在随时发生变化。其实,20%的存款准备金率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者眼里可以说是超出他们想象范围的,但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只要央行认为银行还能承受资金被进一步冻结的压力,那么央行就仍会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调控流动性。”
全面吸“流”
记者与几家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采访中了解到,他们普遍已经感受到流动性减少的压力,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想办法多拉一些存款,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已经愈来愈难了,尤其是个人更是难上加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同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期在与不少银行的接触当中,银行普遍都在抱怨资金紧张,而拉存款的业务又不好做。”
显然,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已经影响了银行资金运作。奚君羊表示:“央行调控流动性所能采取的货币政策无非就是央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短期央行对于吸收流动性的作用有限,中长期央票的发行量则有限;而利率调整的决策机制非常严谨,央行无法自主决定。因此央行想要在短期内对流动性调控达到快刀斩乱麻的效果,那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最有效的手段。”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也在日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基础货币供应过剩的特殊情况下,存款准备金收缩流动性比较及时、快捷,能够长期、“深度”冻结流动性,更适合应对中长期和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局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锁定部分基础货币并降低货币乘数,进而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能力,对于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着更大的效力。
不过,孙立坚认为,目前央行除了关注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应该关注体系外的流动性。“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愿意流入银行体系而在体系外徘徊,而这些资金是央行无法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吸收并冻结的。”
有银行业分析人士表示:“3月至5月到期央票规模高达1.5万亿元,央行对冲压力加大。此外,近期外汇占款可能增加较多。因此,央行可能将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对冲流动性。另外,利率这一价格工具也会在年内继续发力,从而一定程度地吸引市场流动性进入银行体系。预计年内仍会有3次左右的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