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
业内人士发现,与以前主要以规模设门槛相比,这个准入条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执行的难度。
除了规模新增许多限制
与其他行业已出台的准入条件一样,在抑制行业产能过剩方面,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同样对项目的规模作出了规定: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据CCIN记者了解,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过去几年一拥而上的许多多晶硅项目规模都偏小,多为几百吨/年。而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多晶硅准入条件着重在环保、建设地址、资本金等方面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规定。
除了规模,准入条件对企业的环保水平进行了相当严格的规定。条件规定,到2011年底前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必须小于60千瓦时/千克,比之前业内传闻的80千瓦时/千克的条件更加严格。半导体级直拉用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100千瓦时/千克,半导体级区熔用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120千瓦时/千克。准入条件还要求,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分别不低于98.5%、99%、99%,并对水资源实现综合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95%。
准入条件对多晶硅项目的建设地址也作出了限制。在依法设立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集中区、疗养地、食品生产地等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周边1000米内,或国家、地方规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敏感区域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已在上述区域内投产运营的多晶硅项目要根据该区域有关规划,依法通过搬迁、转停产等方式逐步退出。
除此之外,准入条件还规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这些都是在此前出台的38号文件中没有出现过的。
工信部相关人士曾向媒体表示,金融危机后,各地争相上马多晶硅项目。工信部希望通过准入条件来杜绝多晶硅重复建设问题,把多晶硅行业过去几年热衷于扩大产能的发展方式转变到培育大而强的行业发展轨道上来。
大小企业喜怒哀乐不一
CCIN记者了解到,该准入条件出台带来的影响,概括来说就是小企业觉得难,大企业认为合理。
据了解,准入条件初稿其实早在2010年初就已形成,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的网站上也曾挂出准入条件文件出台的网页,但很快又被撤下。据悉,正是由于门槛较高,在行业内征求意见时遭遇中小企业强烈反对,该文件拖延了1年多至今才正式发布。中小企业争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个是准入条件规定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要大于3000吨/年,另一个就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
不少中小企业对CCIN记者表示,目前国内80%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是中小企业,单线产量只有几百吨,要直接淘汰掉现有生产线而形成3000吨的规模,资金压力较大。另外,自38号文件出台后,各大银行基本已停止对多晶硅项目的放贷,而新标准又提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有企业算了一笔账,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的投资为7亿~8亿元,对于年产3000吨的建设规模来说,30%的最低资本金就是6.3亿~7.2亿元,这对已经没有贷款来源的中小企业简直就是一堵无法越过的墙。一些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已经接到整改的通知,因为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只能转产。他们认为,准入条件更多的代表了龙头企业的意愿,并未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诉求。
江苏常州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对CCIN记者表示,由于准入标准严格,公司已决定退出多晶硅领域,装置目前已停止生产。而江阴市皓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也表示,由于未能掌握多晶硅的先进技术,加上目前准入要求较高,投资风险太大,已中止多晶硅的投资计划。
而一些大企业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光伏巨头之一的赛维LDK公司总监姚峰表示,一年多以来,工信部和企业充分沟通,主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运行情况,得到的数据比较准确。 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期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和二期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已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投产。据了解,该公司正加紧研发多晶硅工艺新技术,并积极筹划三期6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的实施,届时公司多晶硅产能也将跃上万吨级的台阶。该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刘宝元告诉CCIN记者,准入条件为业内真正想做大做强的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国电宁夏太阳能有限公司规划的5000吨/年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去年9月投产。该公司技术部主任杨光军向CCIN记者表示,3000吨/年的规模是明确了多晶硅项目的规模下限,此外60千瓦时/吨的还原电耗、200千瓦时/吨的综合电耗等能耗规定也是要求企业将规模扩大。只有把规模做大,才能达到这样的能耗水平。杨光军还告诉CCIN记者,公司位于宁夏石嘴山的多晶硅装置自去年投产以来,生产负荷在逐月上升,目前已达到60%~70%,预计今年年中能完全达产。而随着负荷的逐渐提高,每吨多晶硅产品的能耗水平已有明显降低。他断言现在国内大量存在的几百吨级规模的小多晶硅项目,是不可能达到这一准入标准的。
另据CCIN记者了解,还有一些新进入或者打算进入多晶硅领域的企业对准入条件笑脸相迎。因为他们此前有充分的调研,项目起点较高,企业早已在按照这一要求建设项目。2009年11月,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8亿元开工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并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喻波表示,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在2009年就已有了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因此,公司在新建项目时就是按照这一新要求来做的,此次准入条件出台不会影响公司项目进度。
普遍看好能否落实存疑 虽然多晶硅准入条件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准入条件如何落实到位是关键。
准入条件对准入的过程做出了路线图:
工信部具体负责多晶硅行业管理,会同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以联合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企业对照准入条件编制《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本地区多晶硅企业的申请报告,按准入条件要求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环保部门对企业情况进行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同时将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工信部;工信部收到申请后,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组织审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告;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工信部通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企业整改,整改期限内仍不达标的企业要求逐步退出多晶硅生产。同时,企业应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年。
但仍有人对这一路线图的落实提出疑义。如准入条件规定,企业应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两次审核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年。这一条又该由哪个政府部门具体落实?又如何与工信部无缝对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承认,准入条件的难点就在于落实。一方面,单线产能3000吨,技术要求高,普遍推行有难度;另一方面,落后产能要淘汰,退出补偿机制需要明确。(来源: 中国化工信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