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公布了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成为央行新的监测目标。今年第一季度,包括本外币贷款、委托信贷等在内的间接融资和银行承兑汇票、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在内的社会融资总规模为4.19万亿元。
分析称,在目前以控通胀为主要政策目标的大形势下,央行将社会融资总量纳为监测目标,可能意味着银行信贷将进一步被压缩,因为目前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处于发展扩大阶段。
昨日,央行公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社会融资规模首次成为监测目标。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占比53.5%,同比降低4.1个百分点;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74亿元,占比3.5%,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一季度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占比同比大幅提高了5.9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2010年企业债融资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占比分别为8.4%和4.1%,其中企业债融资比2002年上升6.8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同比多增1727亿元。和2月的5356亿元相比,反弹了1438亿元。
央行官员否认将对信贷、债券、股票作分类调控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4日就首次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回应外界猜测称,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新的监测指标,并不表示中国将对此进行确切的指标控制,未来更不可能对社会融资所包含的信贷、债券、股票分类进行额度调控。
此前外界猜测中国是否将以信贷、债券、股票作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分类调控指标,并进行具体的额度控制。
盛松成回应说,不能以“给一个指标,马上要达到”的传统思维衡量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中新)
新闻解读
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存在挑战
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透露,央行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定期公布每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增量数据,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预计在14万亿元左右。盛松成分析称,社会融资总量与CPI指标关联度更高。
在目前通胀高涨的情况下,央行将监测目标扩展到社会融资规模,是否意味着包括债券和股票等在内的直接融资规模也会被纳入调控呢?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过去也存在对直接融资的监管及调控,但现在由央行牵头,统一形成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更加便于管理。直接融资未来会纳入整个宏观调控的管理中。十二五规划鼓励直接融资,并不意味着直接融资越多就越好,这需要有效的管理,应该对直接融资有个总体的规划。
不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一个监测指标,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个调控的中间目标,会面临较大的挑战。首先,如果只公布季度数据,将季度数据作为调控目标,会反应滞后,因此应公布月度数据。其次,在可测性方面,由于没有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很难判断怎样的数据是合适的;此外,在可控性方面,由于涉及到债市和股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涉及不同部门,要从整体进行调控,存在一定的协调难度。
鲁政委表示,目前发展债市和股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是大方向,如果为了控制通胀,对社会融资总量定一个调控目标,就意味着信贷的饼还会继续被挤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