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我们还未看到有关电价上调的文件(电价上调)。”针对媒体曝出的“部分地区电价上调”的消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相关人士4月14日对《国际金融报》回应,“具体事宜,还是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说法为准。”另外,截至记者发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和其他有关部门尚未对记者作出回应。
4月14日,有媒体援引国家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的话称,国家发改委计划对煤电矛盾突出的部分地区上网及销售电价进行“结构性调价”。该消息解释到,“由于通货膨胀及高企的物价指数,国家发改委此次不打算在全国范围上调电价,仅对煤电矛盾突出的部分省份进行电价上调。”
价格定然上涨?
该消息虽未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官方确认,但很多机构似已将此纳入“必行计划”。据记者昨日观察,不少券商在分析电力板块时,纷纷将上述消息作为重点“推敲”的对象,并以此作为判定相关上市公司企业第一季度能否盈利的标准之一。
在分析人士看来,电价上调消息的出现并不突然。一方面,自2007年以来,电力企业和业界人士就一直呼吁相关部门上调电价,以缓解电企日益亏损的火力发电业务和迟迟无法打破僵局的“市场煤”和“计划电”之争。另一方面,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市场上的煤炭价格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始终在高位运行,这加剧了电企的亏损,甚至有能源专家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预言,“如果再不采取行动,电企今年的积极性将愈加不高,以致提前造成全国性的"电荒"。”
“对电企来说,上调电价已势在必行,也实属无奈。”昨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说,毕竟,市场上这几年煤价的涨幅已远超电价的涨幅。中电联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秦皇岛5500大卡煤炭价格累计上涨超过150%,销售电价涨幅仅只上涨了32%。
“国家能源局已明确发出了信号,政府将很快采取措施,因为电力公司的亏损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昨日,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同样将电价上调作为必然发生的事情,“据美银美林电力行业分析师观点,电价新"机制"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2008年相关模式的翻版。即政府可能先上调上网电价,而暂不调整终端用户电价,然后再上调非居民用电价格。最后,当通胀压力开始缓解时(很可能在下半年),政府就可能调整居民用电价格。”
野村证券亚洲电力行业研究主管李泓广日前也表示,按目前煤价上涨的情况,国家发改委或在今年7月之前上调电价。
理顺价格体系
电价虽未上调,但分析人士已然开始讨论由此带来的影响。据证券分析师此前的研究,电价在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占比较小。据官方数据,2003年至2007年期间,电费支出占中国居民家庭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到3%。
“虽然直接影响有限,但心理层面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在目前通胀预期还很强烈的情况下,电价一旦上涨,势必将进一步推高这种预期。”昨日,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好消息在于,据目前的消息,国家相关部门只选择在部分煤电矛盾突出的地方上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智慧。”
“关于价格问题的关键节点或不在于此。”崔新生进一步分析,“目前的情况是,一边是资源类价格在上涨或存在涨价预期,如电价和油价,一边是却是国家发改委在约谈日化企业、食品企业等诸多行业和企业,以抑制居民生活支出的加大。看似都有各自合理的逻辑,但实际上,却体现了稳定物价情况下的一种计划价格思维。而这种思维能否真正且长久地起到相关效果,尚需时间检验。”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此表示认同。“价格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但现在一边涨价,一边抑制涨价的矛盾局面表明,中国的总体价格政策尚不明晰,且计划思维似乎逐步占据了上风。”他说,“做个假设,如果回到计划定价,国家相关部门不光要管价格,还要管理供应、销售等市场环节的方方面面。在目前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关键还是要明确改革思路,打破权益体制,让包括电价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宋颂兴说,“从长远说,这才真正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物价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