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赵悦 编导:姜龙飞 摄像:陈艳波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来关注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铜。我国铜的产量和消费量是全世界第一,围绕着铜是庞大的加工产业,仅仅一个电缆行业的年产值预计有9000亿元.。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和铜有关的企业日子过得却非常艰难,因为他们必须依靠大量进口铜原料才能满足生产,可是目前国际市场采购的铜原料和国内加工过的粗铜价格出现了倒挂,企业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铜产品比进口的原料还要便宜,这种怪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跟随记者到云南看一看。
4月7日,记者赶到了云南楚雄,在才云南铜业(000878,股吧)下属的一家粗炼企业,记者见到了负责人周浩,他现在正为每天的亏损发愁。
周浩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周浩:这一堆的话就是我们才从樊城港发过来的墨西哥矿,完全加上运输物流,到场现在的价格现在在73500左右。目前的铜价可能就71000多,所以我们这个事(价格)倒挂。
在企业的原料堆场,周浩无奈的告诉记者,他们采购的原材料、进口铜精矿运到企业后每吨的价格是在73500元左右,而企业在加工后的产品粗铜,销售价格是71000元左右,这就是说,每加工一吨,企业就亏损了2500元,铜价倒挂的情况非常明显。
周浩:那么多原料,就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铜精矿,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我的产量的话,就说能够采购到的就是一到两万吨,我现在今年如果产4万五,有大部分要进口的。没有进口我没法采到这么多国内原料。
由于国内的原材料有限,周浩现在只能靠采购进口的原材料维持生产,可是由于价格的倒挂,现在的铜精矿只够最低限度的生产需要。
周浩:我们整个原料库房堆陈的地方,现在的话,一,二,你看三,有三个格子里面都是空的,那个前面,这个前面,三个格子现在是空的,那两个前面都没有多少。
在冶炼粗铜的转炉前面,记者见到去年刚刚投产的年产10万吨的两个转炉如今都已处于停产状态。
周浩:还是因为料的问题,我们在做一定的生产调节
记者:我们这是临时性调整,还是一个常态的调整?
周浩:一个检修,一个是按计划的一个调整。
周浩告诉记者,这种不正常的生产状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今年的生产计划是4万5千吨,完成实际产能的45%,面对铜价的倒挂,虽然他们生产出来就要赔钱,可是由于冶炼企业设备的特殊性,长时间的停产会直接导致设备报废,损失将会更大,现在只能无奈的选择开机运转。
周浩:我压料都可以,不能停。就是我按照这个来说吧,我的艾萨炉小石料量40吨,那么如果在料不够的情况,我可以把料压下来,压近20吨的料,就把负荷降下来。
生产粗铜企业的情况如此糟糕,那么它的下游企业电解铜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记者在云铜冶炼总厂的一个电解车间内见到,设备全部处于停产状态。
张邦琪 云铜股份冶炼加工总厂副厂长
张邦琪:全部停产了。
记者:这个多大一个规模,停产的这个车间?
张邦琪:这个有10万吨,两块有10万吨电解铜的规模。
张邦琪所在的这个车间,设备已经停产两年的时间了,何时能够恢复生产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种停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严重的价格倒挂。
张邦琪:还是进口矿的价格倒挂这个引起的。因为进口矿进口越多,亏得越多,单就进口矿来说。还没到厂就已经亏损了。
事实上,从2010年起,中国国内所有铜冶炼企业都会看到“高价进口原料,低价在国内销售产品”的怪现象。按今年年初伦敦市场价格测算,每进口一吨铜,铜冶炼企业至少产生3300元的亏损。那么,面对国内偏离价值规律的低价铜材市场,云铜这样的冶炼企业为什么不把加工后的铜材出口呢?
张邦琪:目前电解铜的出口是征收10%的关税,如果这个关税一征收,那这个出口是谁家也出不去。10%的关税那就受不了了,10%简单讲也是6000块钱,6000块钱,就相当外国内和国外要存在6000块钱价差,我们才能实现正常出口,这个6000块钱一般也不太容易出现。
主持人:每生产一吨粗铜,企业就要亏损2500元甚至3300元,这样的价格倒挂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承受不了的。我们知道铜的产业链分为几个步骤,铜矿的开采和运输、铜的冶炼电解、还有铜制品的加工生产销售。在刚才的采访中,处于产业链中段的冶炼、电解铜企业出现了普遍亏损,那么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加工企业们日子过得又如何呢?记者又来到电缆和铜杆生产基地进行了调查。
江苏宜兴是铜产品的制造基地,那里有着大量电缆和铜杆制造商,作为电解铜的下游企业,铜杆企业现在的状况又会如何呢?记者在宜兴找到一家铜杆加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