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市场预期,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增幅呈现“高位盘整”的态势。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增幅为5.3%。这一增幅比3月份创下32个月历史高点的5.4%略有回落,但依然运行在5%以上的高位。
多位经济学家判断,未来几个月CPI将进入高位盘整态势,年中将触摸本轮通胀高点,下半年通胀将有所缓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从4月份CPI达到5.3%的水平来看,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从结构上来看,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在上升,同时输入型通胀开始从上游向下游转移。
“预计在今后的两三个月CPI都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之后在下半年将出现回落,四季度CPI增幅将回落至3%-4%左右的水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CPI未来将处于高位胶着的状态,一方面,由于近期美元汇率因素,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弱,有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的压力,CPI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已不大;另一方面,虽然食品对于CPI的推动作用在下降,但服务、工资等的影响在上升,而且之前原材料等上涨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由于时滞作用的存在,未来仍会推动CPI维持在一个高位。
“未来几个月CPI会围绕着5%左右的水平进行拉锯。四季度才会有明显的下降。”赵庆明认为。
和以往月份CPI增幅屡创新高的态势相比,此次CPI高位回转也引发了市场对于CPI的拐点将近的预期。
2000年以来,我国大概经历了四次物价波动的周期,每一次从低点到高点,CPI大概运行25个月,本轮是第四次,目前已经运行了大约21个月,未来如果这个规律同样起作用的话,在今年的年中前后,物价也应该达到高点后出现回落。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许一览认为,从最近几个月CPI数据的走势来看,CPI快速上行的态势已经逐渐得到了控制,但仍然持续在高位徘徊,未来通胀的压力尚未消除。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战略管理部研究员袁江表示,仅仅依靠一个月数据还很难判断何时出现拐点,但根据去年的基数推算,这个拐点很可能会出现在6月份。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短暂性的回落减轻国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等因素,未来CPI的态势将在近期达到高点。
不过,祝宝良认为,虽然同比来看,六七月份CPI涨幅将达到高点,但目前4月份CPI环比上涨了0.1%,拐点是否出现还要看未来CPI环比的走势。
前期的紧缩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当前CPI的增速虽然仍处高位,但已经接近拐点,不过,紧缩政策在遏制通胀的同时也带来另一方面的作用,即企业成本迅速攀升、经营活力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狭义货币(M1) 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经过3月短暂回升后,再次延续回落势头,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也显示经济增长处在适度回调过程之中。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政策既不需继续出台进一步的紧缩,也不宜过快放松,从而葬送已有的调控成果,因此未来更有可能的是紧缩政策进入“静默”相对平稳的阶段。
连平认为,未来政策将呈现“收紧力度减弱,调控频率放缓”的状态。他表示,物价在下半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而从三驾马车及同比基数来看经济增长不需要过于担忧,因此无论从通胀形势还是GDP增长来看,下半年已无加息的必要。而由于银根偏紧已经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开始趋于谨慎,频率将放缓,下半年可能会在2-3个月调整一次。
“除非在事后确认了CPI的拐点真正出现之后,政策才有可能出现些许松动的可能。在目前依然严峻的通胀形势之下,当前的政策基调上应该依然会保持稳健,但在调控手段上可能会更趋于灵活。”袁江表示。
许一览也认为,货币政策收紧的状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未来几个月CPI能够出现拐点的话,届时调控政策或有转向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