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5月31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并未面临大规模的“重新洗牌”,但是中小房企必须认清资金的市场定位,未来应积极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发,否则只能退出市场。而且,当前一线城市的买卖双方观望情绪浓重,未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的进一步紧张,成交“僵局”必将被打破,而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也会在今年年底充分显现。
中小房企应合作求生
中国证券报:在当前的调控政策下,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行业是否面临“重新洗牌”?“招保万金”这样的大型房企的垄断地位会否更加稳固?
王珏林:任何一个市场的发展,都应该经过结构调整、完全竞争、水平提高的过程,而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都并未调整过。“招保万金”这样的大型房企乘着调控契机,应该积极促进结构转型,提高企业实力。而中小企业则必须应该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开发土地做项目,否则最终只能退出市场。
此次房地产调控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经过调整,房地产企业才能“做精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调整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完全竞争,目前我们的市场并没有充分竞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肉多狼少”,导致部分资质较差房企开发的质量很次的房子也有市场。
虽然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低迷,但是二三线、中小城市的房企发展势头良好,仍旧处于快速增长期。目前还没有出现大批房企退出或者倒闭的现象。
中国证券报:“十二五”期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王珏林:“十二五”期间,房地产行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重点。一方面,就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而言,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是和谐社会、节能环保、民生工程等方面,而房地产行业与这几个方面息息相关。而且,房地产行业在促进消费、解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很大。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投资消费两大需求,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此,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房地产调控的最终目标。这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市场不健康,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买卖不公平,以及企业竞争不公平两方面;第二,市场不稳定,表现为房价涨幅太快,波动太大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房屋供应方面必须调整,包括土地供应、建设规划等必将调整;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少市场对于政策的猜测;三是,着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关键要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分配公平。
调控效果将充分显现
中国证券报:相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然而房价降幅却不够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珏林: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房价基本稳定,但降幅不明显,成交量也明显在“僵持”。
从卖方也就是企业的角度而言,仍处在“观望期”。他们试图判断政策走向,认为需求还是很旺盛,因此还在“硬撑”。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很稳定。
就买方的角度而言,也处在观望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刚性需求仍旧会在市场上寻找机会,该买房的人还是会出手。
而“僵局”会逐渐被打破,因为今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会更紧张,企业必须尽力盘活手中的房子,回收资金。而且只要某家房地产企业率先降价,就立即会在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但从全国市场来看,真正的调控效果会在今年年底显现。当前的调控政策有一部分属于限制性政策,这种限制政策一旦放松,之前的调控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再实施调控的难度就会很大。因此未来的调控政策肯定是连续性的,肯定不会出现放松和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