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来,一场罕见的“淡季电荒”拉响了全国的电力供需形势的警报。随着上调电价、电煤合同执行检查等措施的出台、一系列应急机制的启动和来水情况转好,5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环比增加407小时,同比增加30小时至1937小时,电力供应显著增加。但随着夏季到来,工业用电和制冷用电攀升,电力需求也进入传统旺季。为防夏季电荒来袭,国家能源局对相关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
下半年电源投产提速
在上周举行的煤电供需形势媒体通气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许永盛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夏季迎风度夏期间将加快投产一批电源项目,争取今年投产的电源达到7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此前的6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2011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提出 “力争在今年用电高峰期间,有更多的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投产运行”。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期将集中审批一批符合电力产业政策和上大压小要求,能够快速缓解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湖南、重庆、山东等地电力供应矛盾的火电和电网项目。
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至5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2449万千瓦,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在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曾说,预计上半年投产的电源大致为3000万千瓦,据此推算,今年下半年将有4000万千瓦至7000万千瓦的电源投产,速度大大提高。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本报记者表示,能源局所说的加快审批是指加快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后期验收的火电项目的审批进度。这一进程的加快将能够增加今夏运营的火电数量,提高整体的发电量。但是由于煤电倒挂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仍将持续,因此投入运营的新火电厂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电荒依然存在变数。
对此,能源局方面表示,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0亿千瓦,从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看,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煤炭产运需各方都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期限、价格,认真履行电煤合同,提高兑现率。
本报记者从一些发电企业处了解到,目前重点电煤合同的兑现率仅为30%-40%左右,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双轨制的煤炭价格下,重点合同煤和市场煤的价差超过200元,这使得“个别企业存在不执行电煤合同的情况”。
强调总量控制
无论是在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还是在国家能源局煤电供需形势新闻通气会上,“总量控制”都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词汇。
刘铁男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 全国有28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全国平均赠速,其中有12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在13%以上。工业生产仍在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部分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必然带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加剧了迎峰度夏的供需矛盾。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用电量数据,5月工业用电量环比增加140亿千瓦时至2962千瓦时,而第三产业用电量环比回落15亿千瓦时至363亿千瓦时。
刘铁男表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纾解电力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
宋智晨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我国煤电油气运生产供应在去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又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截至5月份,今年国内完成电源工程投资1166亿元,其中火电395亿元、水电305亿元、核电258亿元、风电191亿元。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无论中国电源投资水平如何增长也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导致“电荒”年年发生。“因此,中国当前解决电力问题的根本不是不断增加电源投资水平,而是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否则,无论电源投资规模有多大、水平有多高,也会被高耗能产业消耗殆尽。”他说。
许永盛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能源发展战略,抓紧编制“十二五”能源规划、产业政策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包括煤炭规划、电力规划、电网规划和煤炭、电力产业政策等,明确未来五年我国能源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宋智晨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工业用电量依然处于上涨态势,但是增速已经回落,5月份化工、建材、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重点行业用电量为13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增速比4月份降低2.6个百分点。可见政府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的措施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供应情况转好
能源局方面同时表示,近期,南方地区出现强降雨,水电出力有所增加,一些地区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1至5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937小时,同比增加30小时。其中水电设备1076小时,增加24小时;火电设备2165小时,增加35小时。1至5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2449万千瓦,其中水电393万千瓦,火电1638万千瓦。
宋智晨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干旱过后,华中普降大雨,有效的缓解了旱情,也增加了水电发电量,必然有利于缓解电荒压力,缩小用电缺口。但是无法改变整体的供电不足态势,今夏的电力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发改委上调上网电价以及近期水电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电压力,但是供需缺口依然十分巨大。”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