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23日介绍,为严格电价管理权限、进一步落实电价管理政策,发挥电价调控政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发通知,严禁各地擅自出台优惠电价。
这是一条招致网友极大反弹的新闻。有网友直言:“看不懂,怎么发改委只准涨价不准降价?”有网友纳闷:“电价上涨时怎么没见你这么严禁呢?”还有网友质问:“涨的时候,你们说市场决定。优惠的时候,你们阻止,为神马(什么)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此,笔者以为这实在是一场令人遗憾的误会。因为,发改委严禁各地擅自出台优惠电价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工业用电而非居民生活用电,其目的在于加大落后产能的用电成本,进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当说,在节能减排工作不时遭到一些“GDP至上”的地方政府的“软对抗”的情形下,国家发改委严禁各地擅自出台优惠电价,十分及时也很有必要。
但是尽管如此,笔者仍然以为国家发改委严禁电价优惠的政策被误读虽然与一些网友对节能减排工作知之甚少不无关系,但是这种误读背后还有更值得深思的现实背景和“历史原因”:
就现实背景而言,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很多地方用电紧张的警报就不时拉响,拉闸限电几成家常便饭。据《国际金融报》2011年6月23日报道,进入4月以来、尤其是入夏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就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改委不得不于4月28日发布《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不得在有序用电方案中滥用限电、拉闸措施,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一方面是居民用电不足、不得不拉闸限电,另一方面却是一些企业享受“优惠电价”,如此反差怎能不让人备感纠结?
就“历史原因”而言,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价格主管部门,再加上在电价等能源价格监管方面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国家发改委近年来似乎已经成为公众发泄对物价上涨过快不满的一个“习惯性”的对象:涨价,自然要“挨骂”;降价,也落不到好,不是被指责反应迟钝,就是被指责“大涨小降”。国家发改委“干得好坏都要挨骂”,当然不是因为公众太挑剔,而是因为相关信息公开的程度不够,比如对于公众电价成本究竟几何的追问,国家发改委至今依然讳莫如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导致公众产生价格涨跌完全由国家发改委“说了算”的错觉,进而对国家发改委产生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
承受公众的不满、甚至情绪化的表达,是每一个公权部门的“必修课”。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公众的误读,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正确的态度不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而是应该反躬自问,从中发现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少“挨骂”。(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