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项近期加快与中国企业合作—布局延伸产业链
6月10日,浦项钢铁与通钢签署关于合资设立汽车用钢板加工中心的合同。
6月13日,浦项钢铁表示计划让旗下的合资企业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于2013年后在香港或上海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上市。
6月13日,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在FINEX工艺领域上与浦项钢铁进行合作。FINEX工艺是由浦项钢铁开发的全新炼铁技术,这一工艺可以直接利用铁精粉炼铁,因此成本相对低廉,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质的排放量。浦项钢铁此前表示,希望在中国推广这项技术,备受业界关注。
6月14日,浦项长兴(大连)板材加工有限公司项目在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正式竣工,主要进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厚板的加工和销售。
浦项在中国、东盟的业务布局——广泛撒网
浦项在中国建有张家港浦项不锈钢、青岛浦项不锈钢、广东顺德浦项钢板有限公司等6家合资生产企业;浦项在天津、青岛、佛山、苏州、重庆等地设有汽车钢板、不锈钢钢板、电工钢、彩涂板等钢板的综合加工中心;浦项在东盟的布局也比中国、日本的钢铁企业更加完善,目前浦项在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缅甸已投资建厂或建立合资企业。
浦项在中国等新兴市场扩大汽车板等高附加值钢种的深加工生产线,当前并没有丰厚的利润。但浦项之所以出这盘棋,全是在布局其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即“先入为主占有市场”的思路。一旦这些加工中心在中国土地生根发芽,成熟起来,不仅扩大浦项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和客户群,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弥补钢材需求低迷对钢铁主业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国钢铁业规模上去了,竞争力下来了—面临经营方式变革
近几年,中国钢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淘汰落后,调整的战绩——规模上去了,竞争力下来了。当下,钢铁企业、钢贸商对钢材用户的争夺渐趋白热化,这将对钢材供应链的形成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尽管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自备横、纵剪线,但其生产周期长、钢材利用率低、加工成本高,不利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且随着下游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很多终端用户开始将钢材剪切加工业外包,并对钢材供应在内容、时间和服务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功运作模式尚未出现—国内企业应加快探索
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一些主要钢铁企业就开始借鉴并系统研究国外先进的配送销售模式。面对国外钢铁业的激烈竞争,宝钢率先选择与国际同行进行战略合作,即与日本三井物产签订了在中国共同发展钢材加工配送业的总协定和合资合同;武钢在90年代初与日本三井合资在武汉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电工钢分条加工中心;攀钢在90年代中期在广东等地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首钢、马钢等钢厂也实施了直销加工配送的市场布局。但是关于满足“消费需求个性化”这一特点,在中国落户的国内外深加工中心似乎仍做的不够成熟,更不用谈效益了,成功运作的榜样仍未出现。
国内钢企加快发展深加工——与外商抢占国内市场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钢材剪切配送服务中心的快速发展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钢铁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来追求更高的回报,下游客户通过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来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两大因素推动的结果。
外商进入我国钢材流通加工领域,主要是因为多年来我国钢材流通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买卖的差价上,流通加工投资很少,流通服务功能欠缺。但现在不同了,我国钢铁产业规模、技术装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钢铁物流成本却高出国外一大截,钢企在钢铁的后产业链赚取利润非常微薄,钢铁流通环节亟需变革。因此,在浦项紧密锣鼓的将多条生产线和钢板综合加工中心布局中国大江南北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企业和钢贸商应有所警觉,加快探索与布局,去抢占这一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