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跌幅超过金融危机年份 现在,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价格跌得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还离谱。光伏企业现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弄不好会有一部分企业倒闭。近日,记者在保定、邢台、廊坊等地采访河北省的大型光伏企业时,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今年以来,德国下调了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意大利、西班牙也相继下调补贴政策,捷克还计划征收太阳能税。受此影响,欧洲光伏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同时,最令人期待的中国与美国光伏市场都还没有大规模启动。国内厂商在2010年积极扩大产能后,市场供应过剩,电池及组件的价格下降明显。而多晶硅原料由于扩产周期长、产能释放滞后等原因,供应依然偏紧,价格在高位运行,使得主要生产电池及组件的企业毛利率明显下降。
马学禄认为,目前全球光伏企业的困境将会持续,在未来18个月左右时间内,光伏行业将进入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他预计英利今年的毛利率将降到20%~25%,而去年高达33%。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大型企业来讲,目前严峻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尽管毛利率同样下降,大企业却可以凭借雄厚的实力扩大地盘。这也是目前河北英利集团、晶龙集团、新奥集团等光伏巨头们正在采取的行动。
不久前,英利召开了万人誓师大会,在这个夏季备战产业“寒冬”。英利将销售总公司划分为3个大区,分别是欧元区、美元区以及人民币区。欧元区主要是针对欧洲成熟市场,美元区针对美国市场及其他新兴市场,人民币区是指中国市场。2010年,在英利的总出货量中,欧洲市场占了69%~75%,其中德国占50%左右,意大利占了近10%;美国占了10%~12%;中国占了8%;世界其他市场占了3%~5%。
2009年之前,国内光伏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光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出口。2010年开始,国内市场在政府的助推下开始出现启动迹象,但由于去年欧洲市场过火,国内企业无暇顾及。业内专家预计,国内市场将在未来两三年内迎来高速发展期。马学禄认为,英利要想继续实现较快发展,增量将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英利之所以将中国单独作为一个区来划分,主要是看中了国内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英利已在西藏、宁夏、云南、江苏、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这些公司将是英利开拓国内市场的“桥头堡”。
马学禄透露,英利的扩产计划不会因光伏行业形势不景气而改变。预计到今年底,英利的产能将达到2GW,出货量实现1.7GW~1.75GW的目标。在实施分区管理后,英利计划在2011年的总出货量中,中国市场的占比提升至15%;美国为15%~20%;世界其他地区近10%;而欧洲市场则下降至55%~60%。
河北省另一光伏巨头晶龙集团则在创新上练“内功”。面对光伏“寒潮”,晶龙也有着足够的底气。今年一季度,晶龙实现销售收入86.89亿元,同比增长111%,利税12.01亿元,同比增长764.03%。3月27日,光伏产业一项革命性技术在晶龙实现突破——超大晶粒准单晶铸锭实现大规模量产,该技术可带来每台炉每年约300万~400万元的增长收益。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是因为我们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晶龙集团董事长勒保芳说。晶龙集团将依托晶龙科技中心、硅材料研究中心、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太阳能组件研发中心等4个研发中心和光伏材料及工艺工程实验室、硅探针材料实验室,抢占光伏行业的科技制高点。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晶龙集团将完成投资400亿元,“十二五”末,年销售收入达到1400亿元,实现利税160亿元。
新奥太阳能源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生产高效低成本双结硅基薄膜组件的企业。他们在消化吸收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将原设备工业化大规模生产6%的光电转换率提升至9.2%,成为掌握世界上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最高技术的企业。
此外,新奥生产的5.7平方米硅基薄膜电池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凭借世界领先的光电转换率,每一片5.7平方米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产生超过500W的清洁电力,使客户能够以较低成本快速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