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美国的主导下,国际能源署(IEA)同意在未来一个月向市场投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美国将提供50%的份额,而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将共同承担另一半的释放量。此次行动当即遭受非议,其行动的合理性也遭到很多质疑。但如果跳出利益纠葛,理性思考,其背后玄机更值得细加琢磨。
事实上,此次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效果,尤其是在初始阶段,令当天的原油期货价格就大跌4.31%。然而,一个月间,油价稳步反弹,收复失地。这次瞩目的以政治杠杆撬动市场价格走势的行动似乎收效不大。
毫无疑问,供求基本面因素是推动市场的最终力量。这些“常识”,IEA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何仍然孤注一掷呢?
历史上,IEA并不是轻易出手的。此次IEA向市场投放战略石油储备,是其自战略原油储备机制1975年建立以来的第三次此类行为。此次IEA向市场投放的战略石油储备达到了6000万桶,规模看起来似乎很大。但是,整个IEA战略石油储备超过41亿桶,6000万桶仅占其1.5%。因此,投入市场的石油规模与其巨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比较起来,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并没有触及其储备根基。
当然,在市场经济理念指导下,IEA自成立以来,一向反对动用储备压抑油价涨势,认为如果动用储备应对供需的失衡而不是意外的破坏性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石油储备会很快耗尽并可能导致价格报复性上涨。这意味着干预不仅无效,还会增加新的投机性源头,并可能让IEA与欧佩克(OPEC)形成对抗破坏市场稳定。
但是,时过境迁,IEA的市场理念好像有些动摇了。IEA此次投放战略石油储备,既没有“天灾”,利比亚的“人祸”也消化得差不多了,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市场自身了。既然是市场问题,就应该由市场来解决,原不应IEA和美国能源部劳力劳神。无怪乎有人认为国际原油市场近期的价格变动“完全不是基于市场供需变化,而是政治压力的副作用,尤其是美国一方施加压力”。此次IEA向市场投放战略石油储备多少也有些无奈之举,IEA曾多次请求OPEC增产,但OPEC不理这个碴儿,IEA只好自己出马,对石油市场进行补充供应。
回想起低油价时OPEC的政治团结,此次高油价的IEA政治团结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穿了,国际石油市场啥时也没有纯粹的“市场”过,在“市场”的表面下,“难市场”甚至“不市场”才是其永恒的背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