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 8:52:39 |
碳关税自诞生以来就饱受各国学者政要的争议。当保护环境涉及敏感的国际贸易时,我们就不得不怀疑碳关税实施的真正目的。 诞生于2006年的碳关税实质是欧盟针对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签字而提出的制裁手段。在即将面临世界各国谴责的边缘,美国却抓住了碳关税这根救命稻草,将减排的矛头反指向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将各国从环境的谈判桌拉到了贸易保护的谈判桌,将世界由环境恐慌转向了贸易恐慌,将美国的碳减排局面从被动扳回主动。 所谓的碳关税是欧美国家拟对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到欧美国家的碳密集产品例如钢铁、玻璃、纸张等征收的边境调节税。 一般而言碳关税有两个作用。一是避免环境污染避难所的发生。发达国家为了降低高耗能产品的减排成本,会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增加,继而发生所谓的碳泄漏或者碳转移,而碳关税的征收能够一定程度避免或减少碳泄漏;二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碳关税是给未承担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国家的进口产品增加一层成本,继而为本国国内相似产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合理的竞争优势。 碳关税的意义显而易见,但同时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减排承担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碳关税动因 同时碳关税作为边境调节税,如果在出口国没有开征,则税收都流向了发达国家。 碳关税课税的对象是高耗能的碳密集产品,而美国主要进口的正是对石油、煤炭等依赖程度较高的低附加值的工业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同期出口产品主要是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低的高科技产品。碳关税的课税对象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成本的提高,继而削弱了与掌握减排技术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力。 高耗能的进口产品多进口自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由碳关税征收导致的产品成本,必然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当然这也是美国一直津津乐道的“倒逼”发展中国家加强环境治理,而减排的技术却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虽然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都要求发达国家无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美国征收碳关税更像是美国政治家与其利益集团联合推出的一台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大戏,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商机是其根本出发点。 可利用砝码 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具有两个可利用的砝码国际合法性与人类生存危机。 随着国际多边贸易的不断推进,贸易保护导致的争端不断发生,作为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构的WTO,在这个时代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而碳关税一旦被欧美宣布实施,势必会引起贸易争端而上诉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美国碳关税的征收一定程度上要顾及GATT游戏规则。 回顾历史上投诉美国贸易保护的案例,如1991年金枪鱼案、1995年汽油案、1996年海龟案,虽然WTO终端解决机构最终都没有支持美国援引GATT第20条豁免条款。但众多案例证实,仅仅就裁定结果而言,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是WTO不支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争端解决机构在处理环境与贸易争端时,对美国实施保护可耗竭资源而采取的措施的态度是由承认到肯定再到鼓励。而碳关税自诞生以来就披着保护清洁空气的外衣,类推下去,碳关税征收在借鉴历史经典案例后经过包装是不难符合WTO规则的。对于碳关税征收的合法性问题,WTO甚至认为,只要一些精心设计的条件被满足,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一定程度上的贸易限制措施是必要的。 同时,碳关税诞生的时代,是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自然灾害不会因为国家的贫富而选择性地发生。不可扭转的温室效应、15次气候谈判都鲜见实质性的成果、公众期望的落空,都使美国赢得了生存危机的砝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