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高能耗、低附加值、低毛利率 这一直是困扰着钢铁行业的“宿疾”。业内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高性能钢的发展目标将促使行业升级换代。但“远水难解近渴”,短期内钢铁业依然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以及管理费用的压力。
“发展高性能钢、实现产品升级是行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但是短期来看,控制生产成本和管理财务成本,仍是钢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指出,过高的铁矿石价格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高企,已经成为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钢协数据,今年1-7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89亿吨,同比增长7.81%,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为162.76美元/吨,同比增长37.79%。以此计算,我国进口铁矿石已比上年同期多支付了211.01亿美元,相当于多支付了1371.95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2.1倍。
中钢协党委副书记、中国联合钢铁网董事长罗冰生表示,进口铁矿石大幅度涨价是造成全行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给全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全球铁矿石价格不断涨价,使钢铁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反过来,矿山公司的盈利则大幅度提高。”罗冰生指出,今年上半年淡水河谷公司实现利润132.8亿美元,必和必拓公司实现利润130.8亿美元,均超过了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总和,这种状况极不合理。进口高价铁矿石已经成为造成钢铁业高成本、低效益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高价铁矿石是造成行业盈利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那么我国钢铁业较高的管理财务费用水平则是吞噬利润的又一个“罪魁祸首”。1-7月,大中型钢企实际发生财务费用348.46亿元,同比增长了33.51%,占销售收入的1.65%。
为解决这些问题,罗冰生指出,应该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海外铁矿山的投资、开发、参股,提高海外权益矿的比重。同时,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做好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和进口铁矿石流向管理。此外,钢铁业应控制财务费用大幅增长、减少实物库存总量和减少资金占用,保证企业资金合理流动,并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