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钒、锌等矿产资源给陕西商洛带来了商机,也形成了惊人的“历史包袱”造成污染,威胁周边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该市以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为突破口,发展循环经济,破解尾矿污染难题。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钒、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由于以“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为主要特点的矿产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上游产品偏多,下游产品偏少,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与此同时,长年的矿产开采使该市境内积累的矿山废弃物和尾矿副产品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各类矿山和冶炼渣场达316座,其中尾矿库109座,占陕西的37.7%,占全国近1%,仅尾矿堆积量已达4000多万吨。这些惊人的历史“包袱”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了环境,而且威胁着周围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商洛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思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商洛市市长杨冠军告诉记者,商洛矿产多为多金属共生伴生矿,尾矿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最后的废渣还是加工水泥和建筑砌块的原材料,潜在价值可达千亿元之巨。
该市制定了大力扶持尾矿资源利用产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矿山采选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成立了工业发展基金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记者在商洛采访了解到,目前陕西锌业公司商洛炼锌厂锌及锌合金已形成完整的循环产业链,该厂经过技术升级建成了12条综合利用生产线,废水、渣、气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可年节能4.8万吨标准煤、节水32万吨、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5%、余热发电1600万千瓦时;洛南县九龙公司钼精粉离心甩干、商洛炼锌厂硫酸车间冷却水循环利用等新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当地的商丹工业经济园区已经重点布局了10条循环产业链61个项目,逐渐形成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区内区外之间相互关联、左右支撑的循环发展模式。
据介绍,商洛通过强化资源整合,目前钼、钒、金、铁等大宗矿产资源实现了大集团引领、聚集化布局、集约化生产、同步化治理,钒、钼、铁三大主导矿产选矿回收率分别达到82%、76%和97%。
杨冠军告诉记者,商洛将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矿山废渣、尾矿资源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动企业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和领域,建成全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