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欧美国家纷纷祭起“绿色经济复兴计划”大旗时,对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城市化且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的中国而言,绿色发展更是一次不可错失的发展机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表示,中国正处于第三波转型期,其中一大重点便是建设生态型社会,这需要通过技术、结构、政府、市场四方合力作用。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曾多次提到中国需要新的一波转型,也就是第三波转型,这新的转型是否就涉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您如何认识这一转型?
常修泽:是的。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面临环境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很多学者、专家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有的叫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表述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它们的内涵大体是一致的。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讲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或者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在主体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个主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地区,也可以是一个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办法、结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等办法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特别是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用我们中国人简单的词就是尽可能或者最大限度地节能,最大限度地减排。
从历史上看,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波是社会制度的转型。就是1949年乃至到1956年的社会制度转型,然后是近32年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型,现在要推进的第三波转型,应该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这方面的转型,这轮新的转型是必须而且急迫的,国家也已经意识到,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有了详细的描述。
记者:您说到产权机制,能具体描述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机制?
常修泽:说到绿色发展,这里的产权机制具体指的是“环境产权”。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排放的碳虽然是一个物质,但它不是商品,不是资产,也没有产权。但是随着人类应对环境危机,世道要变了。变成什么呢?就是碳将来要有碳的指标,一个国家有多少排放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要有相应的界定碳的排放指标。这就出现碳指标的交易。请注意,这是一个大的变革。就是一旦有指标,这个碳指标就会变成一个稀缺的经济资源。它变成经济资源以后,碳原来不是商品,现在要变成商品,原来不是资产,现在要变成资产,原来没有产权,现在要变成有产权。这就是“环境产权”理论。通过这么一个理论的探讨,让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方,甚至让每一个公民去自觉、自愿地减排。为什么呢?减排下来这个指标以后可以交易,可以卖掉。
现在全球一年交易的量相当可观,2010年全球碳交易量是69亿吨,交易值达930亿欧元。所以,过去认为它是没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可以进行产权交易。
记者:最后想请您谈谈昆明以及云南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常修泽:前面也正好谈了一下,我想说的是,不仅昆明和云南,所有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及东部各省份的阶段,国家是不是应该考虑反哺,比如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为东部各省经济发展做了贡献,这些省份是不是考虑反哺呢?在云南的交通以及基础行业的建设方面进行经济帮助呢?
当然从自身来说,昆明和云南乃至西部的矿产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所以在开发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然景观,毕竟发展旅游业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
还有就是要更加注重人本,中国现在两极分化比较厉害,贫富差距比较大,要想法改变这种格局,尤其需要边缘关怀、草根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