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组织(OECD)周三发布的一份涉及40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报告”。该报告称,过去15年间世界各国的公民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改善,但国家间的差距日渐拉大,收入不均、贫富差距加深的现象日益加深。
衡量标准不再是国家经济增速
在这份报告,对全球40个国家公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调查使用的衡量标准不再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或者整体经济规模,而是采用了更加广泛的11项指标,包括收入、就业、住房、教育、环境、卫生、社区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整体满意度。
报告指出,过去15年间世界各国的公民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就业比例日益提高,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环境污染逐渐减少,寿命越来越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犯罪率也呈下降趋势。不过报告同时警告,国家间的差距日渐拉大,收入不均、贫富差距加深的现象日益加深。
“乐观度”排名中国第八
报告援引盖洛普的调查数据,认为丹麦、加拿大和挪威是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国家,三国的满意度得分都在7.6分以上;而中国和匈牙利、葡萄牙、印度等国则在全部40个国家中排名靠后,其中中国得分仅为4.7分,和匈牙利并列倒数第一。
调查认为,虽然收入水平是保证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他条件也不容忽视。OECD认为,健康的身体、干净的环境、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以及舒适的房屋及和睦的邻里关系都是“生活满意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只依靠高收入并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那些最富裕国家的人民并不是最快乐的,特别是一些缺乏社会接触、人与人之间不能互信、安全感低的国家。
在另一项指标“乐观度”中,中国的排名全球第八,在金砖国家中排名首位,甚至超过了英美等国。根据统计,有约8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在普通一天中,他们感觉到“开心”的时候多于“不开心”的时候。在这一指标上,丹麦、冰岛和日本分列前三名。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表示,在许多国家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一些人可能认为现在需要关注的不应该是生活质量,而应该是如何推动经济增长。但他坚持认为,即使在两年前(即金融危机时期),也有必要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保持更加开阔的视野,因为“保持一贯的经济增长显然是不够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社会和自然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