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178.96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通过制造相关零件能取得34%、17%、13%的分成,而中国最后组装只能拿到3.6%的分成,约6.5美元。
然而,在现行的贸易统计方式下,整部手机178.96美元的批发价都被记在了中国出口的账上。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口13922.7亿美元,进口12851.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1071亿美元。在一般人看来,贸易顺差有多少,就意味着我们从对外贸易中“赚”到了多少。然而,事实究竟是不是如此呢?日前,在商务部与世贸组织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严重扭曲了当前贸易实质,造成了“统计在中国、利润在外国”的奇怪现状。我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不能真实反映国际贸易的现状。
统计在中国,利润在外国
组装一部苹果手机,中国厂商仅获得6.5美元分成,出口额178.96美元却全记在了中国的账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分工日益细化,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多个国家共同生产出来。在世界分工的过程中,中国以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逐渐成为手机、电脑、播放器等电子产品的集中组装地。然而,中国组装厂商在最终分成中所得的比例是很低的。
神舟电脑董事长吴海军曾向媒体提供过这样一组数据:在中国代工组装的戴尔、惠普等美国品牌笔记本电脑,出厂单价一般为300到400美元。其中,英特尔公司提供CPU和芯片组,收益约占30%;线路板、液晶屏、硬盘等零部件成本约占60%;而代工的中国工厂仅能获得约占出厂价5%的收益。
这样看来,在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链条中,我国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然而,国际贸易统计的结果却呈现出另一幅图景。
媒体曾登载了亚洲开发银行研究人员邢予青和迪特的一项研究: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178.96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能取得34%、17%、13%的分成,中国只能拿到3.6%,约6.5美元。然而,在现行的贸易统计方式下,整部手机178.96美元的批发价都被记在了中国出口的账上。
基于美国2009年售出1130万部iPhone来计算,研究人员估计中国的iPhone出口价值为20.2亿美元。在减去中国进口的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零部件1.215亿美元后,他们得出中国在iPhone上的贸易顺差——即美国的贸易逆差——为19亿美元。但如果仅考虑中国创造的那部分价值,中国对美国的iPhone出口额约为7350万美元。
当前,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很多产品都是在我国组装工厂的流水线上最终完成,销往国外。传统的统计方法让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尴尬:中国仅能获得一小部分的利益分成,但是最终的出口额,却全部记在了中国的账上。
货物贸易已成任务贸易
传统贸易统计方式造成组装国贸易额高估,不能反映产品在不同国家、不同生产环节的增值情况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制造”已经转变为“世界制造”,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贸易”已变成“任务贸易”。但当前的贸易统计方式却仍建立在传统货物贸易形态基础上,没有考虑新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全球生产链的全部过程和在不同国家不同生产环节增值的实际情况,无法全面体现贸易对就业和收入方面的作用,给各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提供了不准确的信息。
首先,它无法准确反映生产链的全部过程,原产地被误读。“在生产链高度细分的今天,一个产品的组件可能在多个国家生产,在某一国组装,之后又销往另一国家。现行的原产地规则无法准确描述整个生产过程,只能将原产地定为组装并出口最终产品的国家,导致原产地被误读。”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说。
以成都富士康生产的iPad为例,核心部件在其他国家生产,产品最终在中国组装,最后销往全球市场。按现有统计方法,其原产地只能定为中国,而中国只不过是最后组装地点,所获得的增加值微乎其微。
其次,它不能反映其他国家对产品生产的贡献,产品出口方贸易额被高估。由于生产全球分散化,产品很难在一国独立完成,来自不同国家的组件需要多次跨越关境,导致贸易额重复计算,最终产品的贸易额被简单地归于最后组装地,造成组装国贸易额高估,其他国家对生产的贡献被忽视。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2010年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为7403亿美元,加工贸易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当年出口的55%。虽然这些价值并非全部在中国生产和增值,但是统计上却算成是中国的贸易额,导致出现“统计在中国、利润在外国”的偏差。
再者,它没有真实反映国际贸易的现状,贸易数字被曲解。按照传统统计方法,中国目前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但这并没有真实反映国际贸易的现状,却被某些国家的政客刻意大做文章,成为要求中国改革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借口。
国际组织已启动贸易统计改革研究
按传统贸易统计,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为2850亿美元,但如按增加值贸易计算,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只有1640亿美元
“国际贸易统计必须做出适当调整,才能适应全球生产分散化和‘任务贸易’的兴起。”俞建华说,目前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已联合或分别启动了贸易统计改革方面的研究,欧盟、日本、瑞典等国的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很多国别研究。
为了弄清楚中美两国贸易统计差异过大及美国贸易统计反映的对华贸易逆差过大的原因,1994年中美商贸联委会成立双边贸易统计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并多次形成《中美商贸联委会贸易和投资工作组贸易统计小组工作报告》,最近一期报告是2010年发布的。
这份报告明确,美国进口统计因忽视转口和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美方的出口统计因忽视转口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以2006年为例,根据中美联合小组对多方面的统计差异因素经过量化调整,估算得出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由原来美方统计的2326亿美元调减为1734亿美元,减少26%。事实上,这种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研究可以当作国际贸易统计改革的有益尝试。
根据世贸组织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报告,按传统贸易统计,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为2850亿美元,但如按增加值贸易计算,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只有1640亿美元,占传统贸易统计的69%。在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美国国内始终存在着对华贸易逆差导致其失业增加的观点。
日前,世贸组织发起了“世界制造倡议”,以支持在测算和分析增加值贸易方面的项目、经验和实际方法。俞建华认为,世贸组织在当前形势下提出这一倡议具有前瞻性,是世贸组织应对全球经济新形势的有效举措,中国支持这一倡议,愿意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统计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