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的最新调查分析表明,尽管拥有居于全国首位的产能,但我省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作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加速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是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形成于9月底的这份调查分析,依据为WSD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世界著名钢铁调查研究机构美国世界钢铁动态(WSD,World Steel Dynamics)编制、发布的《全球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表》(WSDs World-Class Steel maker Rankings)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从技术经济指标、经营指标、社会指标等方面全方位对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可度量的评价。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认为,采用全球化视角对我省钢铁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非常必要,通过认真分析我省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寻找其竞争优势的新源泉,可以有效推动我省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
分析表明,总体上我省钢铁产业在规模、扩展能力、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上的地位、劳动成本、退休职工负担上得分较高。尤其在规模方面,去年我省粗钢产量达到144.59百万吨,占到全国粗钢产量的23.07%,仍稳居全国第一位,且超过我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是我省钢铁产业扩展能力的具体体现。而在成熟市场上的支配能力方面,由于我省钢铁产品市场远离作为成熟市场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得分很低;同时由于省内民营企业较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利用技术进步的能力得分也较低;此外在与大买主谈判的议价能力方面,以及下游行业参与度方面,我省钢铁产业整体均较弱。
经过对大量企业的实地调查研究,专家提出了提升我省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首先是维持适度规模,提高扩展能力。由于钢铁产业的特点,钢铁企业和区域钢铁产业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出现应有的效应。因此必须维持适度规模,对生产能力的质量进行提升,并主要在品种、质量等方向进行延伸;除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外,不应自我限制、自我削减生产能力。同时要重视通过向沿海迁移等方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其次是积极参与联盟、并购和重组。在全行业提升资本运营的能力和水平,将并购、重组的眼光扩展到省外乃至国外,依靠兼并重组实现快速低成本扩张发展。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创新体制,加强产、学、研结合,在充分发挥省内院校和研究机构作用的同时,利用环京津优势,借他人之力为我所用;加大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方面投资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基础环境,向绿色低碳和环境友好方向发展。四是加强与行业上下游联系,提高对上下游行业的参与度。在保证掌控和充分利用省内矿山资源的同时,注重在国际市场与国外上游企业合作,保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向下游行业渗透,通过提前介入下游用户的产品开发等环节,进一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五是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盈利能力。目前产业空间布局已成为降低钢铁产业成本的关键,为此钢铁产业布局应坚持向沿海转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并辅以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保证沿海布局战略实施。同时加强企业管理,降低原料、能源消耗,加强信息化与钢铁产业的融合,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降低劳动成本。
|